第六单元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
(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音如凤鸣,故“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谷。“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苏 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
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幺特点?它与上片起
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
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
[注]
:
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
8.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轼
:
: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解
,
不
恰
当
的
一
项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共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浑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权”,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答 。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
(2)体现的思想情趣:
答: 。
(3)如何体现的: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