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静物都有最精彩的主体刻画部分,在一张画面深入的时候要时刻把握主体物的刻画,从而整张画面才不会显得“散”,有主有次,有节奏感。
2、细节塑造的要点:
用色彩表现质感,各种物体的塑造的质感表现不尽相同,如瓷器光滑,反光要比陶器,木头等强烈的多,不锈钢和玻璃又不一样。
3、画面的虚实关系处理
在这里一阶段最需要具体深入表现部分物体的色彩关系,表现出物体的主次,强弱,虚实的差别,表现丰富的转折层次,体积和空间关系及质感。这个阶段不能在具体 刻画中忘了整体比较和整体深入。当画一个物体时应时刻把该物体的色彩与周边的背景及物体色彩进行比较,观察与联系地加以表现。如画一个苹果时,要连同它的 背景色彩一起画,这样才会使这一物体与其所处环境的色彩形成一种正确的色彩对比关系,深入刻画阶段应限定在两个小时内。 在铺好大的色彩关系后,再从主体物进一步塑造,并向投影
衬布展开使其具有整体而协调的关系。 水果的塑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注意前后空间距离所形成的主次虚实变化。深入塑造,避免平均是该阶段的首要任务。
整体调整
整体大关系的微调:
色彩的绘制过程通常是步骤明确的,一气呵成,少有重复修改的。反复修改是水粉画忌讳的。一章画面基本完成后,需要整体把握。检查一下整体的色调及和谐统一的关系,同时对个别局部的细节进行调整,减弱琐碎次要的细节,加强重 点物体的点睛之笔,高光,罐口,杯盘的边缘都要精心的表现和收拾,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大的整体关系出发,对画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和修改画面不入调 的局部色彩。对那些物体重点,赋予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主体,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关系,努力使画面的物体鲜明生动,和谐统一。 重点物体的点睛之笔,高光,罐口,杯盘的边缘都要精心的表现和收拾,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大的整体关系出发,对画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和修改画面不入调 的局部色彩。对那些物体重点,赋予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主体,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关系,努力使画面的物体鲜明生动,和谐统一。 观察:
1、观察的内容:观察要全面、系统。具体来说:要从形、体、色三方面去观察,要形成头脑中的整体印象,便于构思画面及想象色调与构图。静物的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哪一个最左,哪一个最右,哪一个适中,各有什么特点。②静物的体:每一个物体体积结构的特点及块面组合,以及哪个物体空间位置最前,哪一个物体空间位置适中,哪一个空间位置最后,以及形与体、物与物之间的远近、高
低、向背等空间关系。③静物的色:整组静物色彩的冷暖基调是什么,最深色物体是什么,次深的物体是什么,最亮色物体是什么,画面什么色与什么色属灰调(中间调子),什么色与什么色属黑调(深色调),什么色与什么色属白调(浅色调)。
2、观察的方法:在动笔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物体的形象、形体特征,要形成完整的印象。坚持多看、多分析,不但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①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观察是观察的核心,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养成整体观念及表现的习惯。整体观察形、体、色形成第一印象。联系地观察:在整体中,局部与局部之间相互依存,有内在联系。其中解剖关系、空间关系、透视关系要通过联系地观察,增强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本质的观察:任何表面物象都以其本质为依据,不认识、不理解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现象,产生盲目性。在色彩中形体结构与色彩色调都包含着深刻、复杂、又协调的明暗素描关系,加深本质地理解,可以提高表现能力。看名家名画,也能进步的道理也基于此。 构图:
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整体构图与深入构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整组静物的外轮廓线及单个物体的外轮廓线、主要结构线大体位置以简洁概括的线条,轻轻描画在画稿上,要注意各物象的大小向背及相关关系是否正确,以及形体比例是否协调。深入构图:以抓结构
为主,从整体形到局部形,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构及相关空间,抓结构线、明暗交界线及投影线,可适当表现明暗,要注意准确性与生动性,相互联系地检查与修改。
1、整体构图:整体构图布局,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的位置、空间、大小等,背景及次要物背宜画虚,主要物宜画略重,初学者宜用铅笔构图,再直接上色(单色比较薄)。
2、深入构图:深入构准形体、比例、空间、主次后,确定明暗,交界线及投影,分出画面大体明暗部位。
上色彩:
1、上色彩的步骤(一般有三种画法):先画背景,其次台面及衬布,最后画主要物体。先画主要物体,其次台面、衬布最后背景。先画衬布台面,其次静物,最后背景。
2、上色调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画法):从物体暗部画起,再画灰部,最后画亮部。从物体亮部画起,再画灰部,最后画暗部。先画灰部,再画亮部,最后画暗部。初学者以方法和步骤为最好。以上介绍的步骤和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初学者来说方法与步骤可保持画面的单纯、明快和色彩亮丽。因初学者往往色彩感觉不丰富,画色彩易越画色彩感觉越迟钝,最终画脏,故方法和步骤可避免初学者画脏、画丢、画
坏。①初学者先采用方法和步骤训练等具有一定调色、用水、用笔、调整等基本技巧后,再采用其它画法和步骤。
3、以湿画法用大笔“刷”的技巧铺背景大体色,要注意背景的微妙色差及明暗过渡;画背景留出主要物的外轮廓,不要画伤主要物外形;要适当留出背景高光较白部位;背景宜上浅下深,光源近处浅,远处深。
4、画背景适当用水,干、湿结合用笔铺排,宜近浅、远深与背景连成一体,转折色处色略深,抓大感觉铺大体色,物体适当留白,以画大皱纹与肌理为主。
5、画主要物体从亮部画起,先画固有色,调准固有色,同时在调色盘上将色摆开一一对应上色,画所有物体半明部的大体固有色,注意同样的物体近处应亮,远处应略暗,形成色彩空间次序。如色彩不准或面积不当,可待完全干后,再覆盖;画主要物体颜色要纯正,厚重,饱和,以“摆”的技法为主。稳准铺排到位;笔触要顺应物体结构。
6、画主要物体时,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深颜色调色。衔接铺排与固有色有区别又要有联系。每一笔颜色要有区别,画到此时应适当加深背景、衬布的层次,尤其是色较深的部位,有深色与浅色的对比,才能把握好浅色的程度与画面的协调。
7、画主要物体时,在固有色变化后的灰色基础上进一步调深,画明暗交界线。在明暗交界线的色上略加固有色。使色变浅,再画暗部可恰当表现暗部色及反光。 调整:
作画中要机动、灵活地运用用水法、调色法、用笔法、造形法,最后用调整法。无论用哪一种上色方法及步骤都必须从整体着色、着大体色、逐步逐层整体推进深入,切忌一下子把某个物体画完。待整体完成所有物体亮部、灰部、暗部之后,用调整法调整画面。加深最暗的、点亮最亮的、减弱最跳的、提高较灰的达到整体协调的画面效果。
调整要注意首先调整主要物体的色彩,色彩分层及变化,调整物体造型、形体结构,外轮廓等;画面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画出最亮部分的高光及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