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施工工法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资料、施工现场环境,排查清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等的分布情况。本工程危险源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火灾、职业病等。 1.1.2确定支架形式并进行支架承载计算,确定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合适的支架型式和模板的支撑类型,并对支架、模板系统进行受力验算,形成计算书,报据指挥部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1.1.2.1一般要求:
(1)支架和的设计,应根据结构型式、设计跨径、施工组织设计、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及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
(2)绘制支架总装图、细部构造图。
(3)制定支架结构的安装、使用、拆卸保养等有关技术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4)编制支架材料数量表。 (5)编制支架设计说明书。 1.1.2.2计算强度用荷载组合:
(1)模板、支架和拱架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 (3)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4)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5)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 1.1.2.3计算刚度用荷载组合:
(1)模板、支架和拱架自重;
(2)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圬工结构物的重力; (3)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
1.1.2.4支架的立柱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拉杆固定。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等作用下的抗倾倒稳定时,验算倾覆的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1.1.2.5支架受压构件纵向弯曲系数可按《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进行计算。
1.1.2.6支架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其弹性挠度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 1.1.3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每束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和伸长值,以及依据张拉设备配套标定后线性方程确定分次张拉控制数据(油表读数、伸长值等),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1.2 机具准备
1.2.1地基处理设备: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 1.2.2提升设备:吊车。
1.2.3安全设备:防护网、防落网、防破损电线、防水照明灯。 1.2.4支护设备:支架、钢管、扣件等。
1.2.5砼运输及浇注设备:砼泵车、振捣器、料斗等。 1.2.6钢筋加工、安装设备:电焊机等。
1.2.7压浆、张拉设备:预应力张拉千斤顶、油泵、压力表、净浆搅拌机、压浆机、砂轮切割机、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卷管机、空压机。 装:方木、对销拉杆等。 1.2.8其他设备:发电机组等。 1.3材料准备
1.3.1碎石、砂子、水泥、水、外加剂、钢筋等原材料必须按相应的试验规程检验,质量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标准。 1.3.2钢绞线
所有钢绞线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逐盘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缝、毛刺、机械损伤,油污、锈蚀、死弯等缺陷;钢筋、预应力钢材以同炉号不超过60t为一个取样单位,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3锚具夹片
锚夹具须经国家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出厂前应由供方按规定进行检验并提供质量证明书;锚夹具须经过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锈蚀,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对锚具的强度、硬度、锚固能力等,应根据供货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才能验收和使用。
1.3.4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开堆放,材料堆放场地要进行硬化,场地硬化混凝土厚度能满足施工机械的行驶,不同规格的石子、砂场地设置隔离墙,隔离墙高度不
低于1.5m。钢筋、钢绞线存放时高出地面不小于30cm。各种材料设标识标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产地、生产厂商等。 1.4作业条件 1.4.1场地整理
1.4.1.1按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的方法根据箱梁的断面尺寸及支架的形式对地基的要求而决定。
1.4.1.2处理方法:首先将桥位处的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并用砾石土换填软弱土整平夯实,单幅箱梁作业面内土层高程要一致,其密实度达到93%。对于下部结构施工时留下的坑槽要用砂砾分层夯实,密实度达到95%以上。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浇注10cm~15cm厚C20的混凝土硬化,在浇筑时预埋抗风缆地锚若干,地面硬化应设置1%单面坡排水,同时开挖30×30cm排水沟将养护用水、雨水等引出排放。
1.4.1.3支架立杆底座基础为30*30cm,厚15cm25#砼预制块或20*20cm厚5cm木板。支架构件采用多功能脚手架拼装,支架的横、纵向布置间距根据受力计算确定。在支架的外侧布置斜杆以保证支架整体稳定性。每个立杆下面设有底托、上面为可调螺旋顶托。
1.4.2 安全防护设施、标志牌全部就位。 1.4.3人员配备及技能培训
1.4.3.1人员配备:工区长一名,技术主管一名,技术员一名,专职安全员一名。 1.4.3.2技能培训
(1)培训方式:采用会议、授课、观看影像资料及考察观摩的形式。 (2)培训内容:施工工艺工法、技术要求、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 2施工工艺、工法
2.1工艺流程 (二次浇筑):
测量放样→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底模安装→预压、卸载→底腹板、横隔梁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穿钢绞线→腹板内、外侧模板、横隔梁模板安装→底板、腹板、横隔梁砼的浇筑→内支架、顶板及翼板模板安装→顶板及翼板钢筋加工及安装→顶板及翼板混凝土浇筑→张拉、压浆、封锚→拆除支架、模板 2.2 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2.2.1测量放样桥位中心线
2.2.1.1依据设计资料,复核桥位轴线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2.2.1.2由专职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或GPS对桩位采用坐标法进行实地放样,放出桥位轴线及地基处理范围,撒布石灰线标识。 2.2.1.3报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后准备搭设支架。 2.2.2地基处理(见1.4.1 场地整理) 2.2.3支架搭设
2.2.3.1常用支架类型与方式
(1)门式钢管支架:
a门式钢管支架由门架和配件根据需要组合而成。门型架一般宽度为1200mm,高度常用3种1500mm、1700mm、1900mm,其主要配件有连接棒、固定底座、可调底座、固定托座、可调托座等。
b门架搭设时应使各节点的联接要牢固,不能有松动。门架搭至顶层时应按设计箱梁底部标高控制顶托的标高。
c立杆距垫块25cm左右处均用钢管设置水平横向扫地撑,并适当加设剪力支撑,剪力撑在支架高范围内横向、纵向各3排设置一道。
(2)扣件式钢管支架
一般采用φ48*3.5mm扣件式钢管支架。钢管平面布置梁底板下纵横间距一般为0.6×0.6m,翼缘板下纵横间距一般为0.9×0.9m,步距1.2~1.5m,验算时取1.5m。支架验算高度以最高处验算。
顶、底托伸出长度不大于35cm。碗扣支架间用铁锤敲击锁紧,使支架纵向直顺,横向水平,垂直偏差小于架高的1/500。
梁端支设上下马道,坡度不陡于45度。
2.2.3.2根据验算后的支架设计间距,在混凝土预制块或枕木上安装支架。支架搭设完成后仔细检查各承重部位是否垫实、牢固。 2.2.4底模安装
2.2.4.1根据模板设计图,先在支架上安装横纵向枕木,后拼装底模板组件。 2.2.4.2底模模板采用钢模板或15mm厚以上的优质竹胶合板,模板的楞木采用方木,具体的布置需根据箱梁截面尺寸确定,并通过计算对模板的强度、刚度进行验算。梁底两侧模板要各超出梁底边线不小于5cm,以利于在底模上支立侧模。
2.2.4.3底模铺设前首先复核支座的中心位置、轴线偏差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然后按设计型号安装支座并固定成型,支座的四周应设置一个用木板做的框架,保护支座,支座与框架间的空隙用细沙填充。填充高度以高出支座顶面约3mm为宜,保证支座在施工和浇筑时不发生位移。对单向滑移盆式支座在安装时特别要注意其位移的方向,不能搞错。
2.2.4.14模板安装后,整体测量高程,当不满足要求时,用支架上顶托螺旋进行调整。模板底部高程的控制:
(1)设计标高:根据设计桥面曲线参数与桥面标高,推算箱梁底面标高。 (2)模板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值。
(3)在跨中设置预拱度最高值,梁的两端为0,按抛物线形式进行分配。 (4)最后调整底模标高时纵向每1.0m设一测量断面,确保梁底纵向线形顺直。横向也要每1.0m设一测点,保证箱梁横坡满足设计要求。 2.2.5预压、卸载
2.2.5.1对支架进行预压(若地质情况相同可选择一孔进行预压以取得数据)。
(1)预压荷载:预压重量与箱梁自重相等,并考虑施工荷载和风力影响等因素,一般按箱梁自重的120%加载。
(2)加载方法:砂(土)袋加载预压、砼预制块加载预压、成捆钢筋(钢绞线)加载预压、橡胶水袋加水预压、焊接钢板水箱加水预压等。
(3)加载顺序:分三级加载,第一、二次分别加载总重的30%,第三次加载总重的40%。
(4)预压观测: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2,L/4处及墩部处,每组分左、中、右三个点。在点位处固定观测钉,以便于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钉,加载前测定出其钉顶标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第一次加载后,每2个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3mm;沉降量为零时,进行第二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三次加载完毕。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2.2.5.2卸载(以沙袋为例):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的同时继续观测。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