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使人的心灵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同时还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2、指导大学生选择人生道路。
理想信念有助于指导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定、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
3、帮助大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
【教学建议】同学们可以阅读李文
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切实的学习目标,并能够激励大阁的
《人生价值论》。
学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视频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指引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开创新的历史篇章。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理想,才使我们前进的步伐坚定从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插入视频】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
【插入视频】图说
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30年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舞台的风风雨雨并没有遏制住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反而益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进步和优越。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抵制了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以其不可动摇的自主精神克服了苏东剧变的震荡。当然,其间不可避免会伴有坎坷甚至严重的挫折,然而这正是新事物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经历。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做出的正确
的历史选择,任何挫折和干扰都不能改变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学建议】
音乐播
信念。
二、确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信仰的困惑。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信仰的含义和特征,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最高价值理念的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就是说,信仰,是终极性的价值追问,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重要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为人自身提供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然而,现代社会多元价值碰撞,却给人们的生活实践带来了深重的疑虑和困惑,信仰缺失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保罗.蒂利希认为:“在我们的时代,对怀疑与无意义的焦虑压倒了一切”。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诸多理论家的观点,都揭示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把理想物质化、庸俗化,就会导致理想破灭,人生迷茫,实践困惑。然而,严重的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在现代社会已不再只是理论的推理,而成了西方社会普遍的意识状态。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时代意识,正视时代问题,坚定人生信仰,超越时代困境,在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引领时代潮流,实现生命的超越。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诞生以来,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和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但不排除而且最能吸取、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到共产主义,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它很遥远,但是却并非如此。自古以来我们都在追求着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社会丑恶现
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尽管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是,在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上。两者却是惊人的相似。跨越历史的长河,凡是有志之士从没有停止过对正义社会的追求与探索,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正义的社会。
回顾以前的历史,我们发现除了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公有制社会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共产主义社会是对过去所有社会制度的扬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认识到的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归于消亡。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它是科学的;它是进步的;它是美好的。
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发展阶段后,必将扬弃这些以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为特征的社会制度,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最进步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他们是同最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代表了人类最高利益并以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己任。因此,共产主义是最进步的社会理想,它将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社会空间、为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共产主义是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存在的。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贫富分化,没有阶级压迫,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其乐融融地联合在一起。每个人的天赋和潜能都得到了全面施展和实现,人不再作为异化的片面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存在,人类不仅摆脱了自然的奴役,而且能够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整个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应当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实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总之,当前中国的社会理想,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二者是相互制约、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忘记了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脱离当前中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空谈理想信仰,就会阻碍社会进步,丧失发展机遇。所以,我们要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认真思考我们要树立的理想信念,克服理想信念上的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做一个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有志青年!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1、立志当高远。
诸葛亮:“志当存高远”。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2、立志做大事。
孙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才能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崇高、远大的理想,需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越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长远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近期理想的实现也会具有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过程本身具有人生价值,它与理想的实现结果或成就一样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过程哲学就非常强调价值目标的实现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人生总会遇到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使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