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准备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 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 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 2块(擦瓶、擦氧气筒用) 、胶布、手消毒剂。 (三)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 往有无鼻部疾患。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 (四)操作步骤
转抄核对医嘱T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一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T再次核对医嘱一洗手一戴口 罩一备物一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T擦灰一消毒手T打开总开关一除尘一装表一 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3或1 / 2)-关小开关一开大开关一开小开关一检查吸氧装置 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一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一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一评估 环境一取舒适位一选择清洁鼻孔一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一根据医嘱调流量一湿润鼻塞并 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 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 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 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 名。 (五)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 无效吸氧 预防:
⑴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流量表指示与流量是否正确,吸氧管保持通畅不漏气。 ⑵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 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处理措施: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用氧效果- 记录 2、 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
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充分湿化。 ⑵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 45%以下。
⑶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⑷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减少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处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气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 3、 氧中毒 预防:
⑴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⑵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⑶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 ⑷准确记录患者用氧浓度、起止时间。
⑸告知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氧流量。
处理措施:通知医生一遵医嘱降低吸氧流量一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一观察病情变化一记录
4、腹胀 预防:选择合适的给养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养的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深度,以防插入 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一取半坐卧位一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一观察腹胀缓解及用氧效 果f记录
5、肺组织损伤 预防:
⑴吸氧时,需调节好流量后,方可连接鼻导管给患者吸氧。
⑵吸氧过程中需要改变流量,先把吸氧管和患者的鼻导管断开,流量调节适宜后在连接。 ⑶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f遵医嘱对症处理f严密观察病情变化f记录。 6、感染 预防:
⑴定期更换吸氧管,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 ⑵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⑶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用药f测量体温f口腔护理f观察病情变化f 记录。 7、二氧化碳麻醉 预防:
⑴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⑵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⑶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⑷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 PaC02为原则。 ⑸ 准确记录还在的缺氧程度、用氧浓度、起止时间及用氧后疾病改善情况 。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调整氧流量f用呼吸呼吸兴奋剂f持续不缓解 者做好人工气道术前准备f保持呼吸道通畅f观察缺氧改善状态f记录。 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
⑴合理用氧是护理及预防的关键。
⑵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 40% ⑶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监测血气f做好术前准备f观察病情变f记 录。 9 、烧伤 预防:
⑴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
⑵为病人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 防止氧气外漏氧气表及螺旋口处勿涂有, 不可用带油的 手拧螺旋。
⑶病人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 勿穿着用腈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 避免由衣服或头发与枕巾摩 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处理流程:迅速关闭氧气开关f用床单保护患者f及时疏松其他人员f控制火情f报警察病情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