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修剪(包括夏季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避免树冠郁闭;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 (四)桃干枯病
又名腐烂病。主要为害桃树枝干,造成枝干枯死,严重时全株死亡。 1、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稍肿起,略带紫红色并出现流胶,最后皮层变褐色枯死,有酒糟味,表面产生黑色突起小粒点。树势强健时,病斑有时会自愈,树势衰弱时,则病斑很快向两端及两侧扩展,终致枝干枯死。患病枝初期新梢生长不良,叶色变黄,老叶卷缩枯焦,后随病部发展而枯死。 2、发病规律 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次年春菌丝在病部继续扩展为害,同时散发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由伤口或皮孔侵入,5、6月发病最为严重。树势衰弱、园地低湿、土质黏重、冬季枝干皮层受冻伤及修剪过重、枝干伤口过多并愈合不良,以及皮层受到灼伤等,都会引起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合理留果,防止树势衰退。 (2)发病后用利刀刮除病斑后,用20%抗菌剂402的10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涂刷伤口。
(3)桃树生长期在喷多菌灵、代森锌及锌铜石灰液等防治其他病害时,同时注意对枝干部的喷药保护。 (四)桃根癌病
细菌性病害。 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部颈部,形成肿瘤,造成桃树生长不良或死亡。本病能侵害许多种果树和作物。
1、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侧根或支根,瘤体初
生时乳白色或微红,光滑,柔软,后渐变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瘤体发生于支根的较小,根颈处的较大,以根颈部位的瘤体影响最大。受害桃树生长严重不良,植株矮小,果少质劣,严重时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存活于癌瘤组织中或土壤中,可随雨水径流或灌溉水,及带病苗木传播,通过伤口侵入。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重茬苗圃及重茬桃园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苗地及桃园尽量避免重茬连作。
(2)苗木出圃时严格剔除病苗;新建桃园时加强检疫,防止带入病苗。
(3)加强果园检查,对可疑病株挖开表土,发现病后用刀刮除或彻底刮除并用1%五氯酸钠或0.1%升汞液消毒;也可用根癌灵20倍液浸根(对病苗)或泼浇根部(大树)。
(4)苗圃应用无病土育苗,培育健壮无病苗木。 (5)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 (六)桃流胶病
生理性病害.枝干、新梢、叶片、果实上都可发生流胶现象,以枝干最严重。发病枝干树皮粗糙、龟裂、不易愈合,流出黄褐色透明胶状物。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并易成为桃红颈天牛的产卵场所而 加速桃树死亡。 造成桃树流胶的原因很多,如遭受病虫为害,施肥不当(缺肥或偏施氮肥)、土质黏重排水不充,夏季修剪过重,定植过深,连作及遭受雹害、旱涝、冻害、日灼等,都会造成桃树的流胶。老弱树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促进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树势。 (2)流胶严重的枝干秋冬进行刮治,伤口用波美5—6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硫酸铜液消毒;或用1︰4的碱水涂刷,也有一定的疗效。 (七)桃蛀螟
是桃树的重要蛀果害虫。除桃树外,还能为害多种果树及玉米、高梁等作物。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全体鲜**,前后翅上散布生许多小黑斑,雄蛾尾端有一丛黑毛。卵扁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红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5~20毫米,体背淡红色,各体节都有粗大的灰褐色斑。蛹长约12~15毫米,褐色,尾端有臀刺6个。
2、生活习性 以老熟幼虫在向日葵籽及玉米、高粱果穗和残株内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有较强趋光性;以枝叶较密及留果较多的树上,以及两果相接处产卵较多。早熟品种上见卵一般较中、晚熟品种为早。幼虫孵化后多从果蒂部或果与叶及果与果相接处蛀人,蛀人后直达果心。被害果内和果外都有大量虫粪和黄褐色胶液。幼虫老熟后多在果柄处或两果相接处化蛹。 3、发生规律 上海地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蛀害桃果为主,第三、四代转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卵高峰,以后各代多世代重叠。 4、防治方法
(1)冬季及时烧毁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残株,消灭越冬幼虫。 (2)桃树合理修剪,合理留果,避免枝叶和果实密接。
(3)各代卵期喷洒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等。
(4)掌握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前(5月下旬前)及时套袋保护。可兼防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和卷叶蛾等多种害虫。
(5)桃园内不可间作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减少虫 源。
(八)桃粉蚜
又名桃大尾蚜。为害桃树梢、叶及幼果,严重影响桃树生长结果,并诱发烟煤病。
1、形态特征 成虫无翅雌蚜体长约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体表有蜡状白粉;有翅雌蚜体形较小,头、胸部淡黑色,腹部黄绿色有白粉。 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绿色,后变黑绿色。
若虫体似无翅雌蚜而较小,淡黄绿色,体表白粉较少。
2、生活习性 以卵在桃树小枝芽腋处越冬,3月中下旬发生无翅雌蚜,并不断胎生繁殖和扩散为害。5~6月间产生有翅雌蚜,迁飞至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上寄生繁殖,至秋末冬初飞回桃树继续为害并产卵越冬。
3、防治方法 以药剂防治为主,掌握在谢花后桃蚜已发生但还未造成卷叶前及时喷药。药剂可用40%乐果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由于虫体表面多蜡粉,因此药液中可加人适量中性洗衣粉或洗洁精,以提高药液粘着力。桃树萌芽前可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 (九)桑白介壳虫
又名桑盾介壳虫和桃白介壳虫,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以雌 成虫和若虫危害桃树新梢、枝干和果实,使树势严重衰弱,果 实产量和品种大减,甚至全树枯死。
1、形态特征 雌成虫橘红色,扁平,瓜仁状,头、胸、腹连成一体,触角、足、翅均消失。介壳灰白色,近圆形,宽约1.5毫米,背面隆起,有螺旋纹。
雄成虫橘红色,体长约0.8毫米,触角和足正常,有翅一对能飞翔。茧白色,絮状,长筒形。
卵椭圆形,极细小,初产时淡**,后渐变暗红色。
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眼、触角和足俱全,腹部末端有尾毛两条。 2、生活习性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卵产在雌虫体下。初孵幼虫善爬行,当找到适宜的寄生地点后即行固定,经蜕皮后触角和足消失,并开始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一般第一代若虫主要危害枝干;第二代若虫除危害枝干外还危害果实;第三代若虫还危害当年新梢。
3、发生规律 上海地区一年发生三代。越冬雌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第二代若虫发生期为7月上中旬,第三代若虫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发生第三代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越冬。
4、防治方法
(1)萌芽前喷洒1~2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00倍机油乳剂,消灭越冬雌成虫。要求充分喷湿喷透。
(2)生长期间掌握各代若虫发生期介壳未形成前,及时喷洒 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20%菊乐合酯2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等。由于若虫孵化期前后延续时间较长,要7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药液中加人洗洁精等可提高药效。
(3)虫体密集成片时,喷药前可用硬毛刷刷除再行喷药,以利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