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责任的含义、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要对自己负责。
2.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能够为他人负责。
3.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责任的含义及来源;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教学难点
分析责任的来源;认清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末汉初,有一个楚人名叫季布,最喜欢结交朋友,其为人性情耿直,豪侠仗义,且又乐于助人,因季布言而有信,使其声名远扬,当时民间有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人们就从这两句楚谚引申出“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守信用。
你还知道其他有关承诺的成语或名句吗?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
师:人们之所以认为“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是因为季布是一个言而有信,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的人。可见“承诺”意味着责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
题。
二、预习新知
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的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机会。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4.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合作探究
互动探究一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活动(一) 阅读下面探究与分享材料,相互交流回答:
一个15岁的少年在楼前的空地上踢球时,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的玻璃撞破了。店主说:“这块玻璃是特制的,你得赔。”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弄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么你应当赔偿。”孩子沮丧地说:“我没有钱。”爸爸说:“我替你付,但你将来参加工作以后必须还给我。”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因为是他不小心把商店的玻璃撞碎了,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还没有支付赔款的能力,爸爸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负责任。
(3)赞成爸爸的决定。因为爸爸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结: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树立责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
活动(二) 分小组在道德范围和法律范围内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填在表格中。
道德范围内 应该做的事情 不应该做的事情 法律范围内 应该做的事情 不应该做的事情 小结: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活动(三) 责任的来源 下面这些责任来自哪里?
(1)公务员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这个责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安民警春节期间坚守岗位。这个责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的责任是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责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的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活动(四)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学生阅读下列探究与分享“救灾”的事例,探讨下列问题: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余震还未结束,救援工作已经迅速展开:消防队员在灭火,战士在寻找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医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做手术,民政部门紧急运来救援物资,并在社会上组织募捐活动……
(1)在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 (2)社会上还有哪些人为救灾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