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学专业考研择校十大黄金建议 经济学择校指南之地缘因素不得不去考虑
很多同学考经济类的专业,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以及就业问题,希望通过经济学加强自身竞争力。这类学生有如下几类:
第一类,本科阶段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般基础较好,应该在考研和就业之间自己判断,看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更适合你的发展。总之,大可不必放弃所学的经济学专业,中国的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经济人才。
第二类,本科阶段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能力突出的可尽量寻找工作。而学习成绩一般也无明显特长的同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尽量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决定是否考研。如果确实跨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也不必留恋本专业。
第三类,对于那些希望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的同学,这时候一定要慎重。因为在金融危机这样动荡的环境中,往往中小企业和基础竞争力较低的个人首先受到冲击。跨专业报考中不少又是追逐热门而来,看中的是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的美好“钱”景。这类人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跟风追逐热门专业报考,也许今天的热门等到毕业后就不再是热门了,而且有些热门专业的水分很重,有炒作和跟风的成分;其次要弄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跨专业报考的实力,因为有不少经济本专业出生的考生需要趁经济危机充电,竞争激烈程度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下降。只有在充分考虑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到底该如何综合考虑考哪所经济学类的院校呢?经过跨考教育专业咨询师的分析,可以看到地域性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报考经济学专业,如果未来想到公司里或者政府机关就职,地缘因素比较明显。而且一般比较好的院校都在上海、北京两地,当然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大等院校也不错。由于经济、金融等发展问题,京沪之外的高校所遭遇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
同时,报考时要考虑毕业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想在什么地方谋求发展,就业或者创业,还是想继续读书,争取留校任教,或者到一些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这些问题在择校报考时最好妥善处理好。
一方面毕业后,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经济、信息、交通、成本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地住在外地找工作。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专业,在就业方面差异比较大,比如金融这两年非常热门,但政治经济学等就差了一些。如果在一线城市求学,在读研期间还可以做一些外部的兼职工作,获得实践演练的机会。 “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
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因此考生在选择院校的过程中要合理看待利弊,不可盲目追求名校。
选择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对经济学院校进行考核。
1)专业设置
选择院校必须和专业挂钩,因此,专业设置的强弱程度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
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考生对国民经济学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国民经济学专业分布的考研院校,针对各个院校的实力做一个排名,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
2)师资
师资力量决定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得到的指导和最后的学术成果,因此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专家建议:考生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查找院校的相关导师、导师的学术成果等内容,也可以到听取目标院校研究生的介绍,或到考研论坛上和网友交流。
3)地缘因素
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业环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缘因素成为了选择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会带给经济学研究生更快速的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这对学术研究和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要做理论研究,或者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选择大都市中的院校。当然,我们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区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像武汉大学、中南财经、西南财大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说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辩证的择校观,你必须对经济学类院校做一个客观的考核,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以下是经济学考研热门专业分析与推荐院校一览表、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和近几年复试最低分数线,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各高校特点和复试分数线,酌情考虑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一级学科 二级 热门分析 学科 院校推荐 理 论 经 济 学
西方 西方经济学是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基础,研
究方向主要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经济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学 比较经济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
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
政治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
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
经济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可分为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北
京大学、复旦大学 理论与政策、劳动理论与收入分配、政府
学、南开大学等
规制与公共选择、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合作与政策等研究方向。
金融学是目前非常热门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该专业几乎每个方向都很热门,但特点各异,具体包括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金融等研究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等
金融学
应 用 经 济 学
国际贸易学是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
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学、中国人民大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国际
学、中央财经大
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方向
学、对外经济贸易
贸易有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经济
大学、浙江大学、
学 技术合作理论与实务,国际经贸法律与政
东北财经大学、厦
策,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研
门大学等
究等。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产业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方向有产业结构、组织与政策研究、产业投融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暨南大学等
财政学
产业 经济学
资研究、现代工业经济与公司制度研究。 排名 院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清华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线 等级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近年复试最低分数线 2006年 365 355 350 375 365 365 360 365 360 350 340 340 340 340 365 340 345 350 355 340 2007年 360 345 340 365 360 342 360 350 350 330 340 325 325 325 350 325 340 345 330 325 2008年 2009年 370 360 345 365 340 355 360 355 365 360 350 335 335 335 350 335 345 330 345 335 370 350 335 350 340 358 340 345 340 350 320 315 315 315 335 335 330 330 330 315 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院校排名选自:《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 注:各校复试分数线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各校专业课试卷不同,因此该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考院校录取的难度。
决定报考金融学硕土后,首先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这些情况是考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并以此作为选择的
依据。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报考条件。
(2)各大名校相关信息及历年招生情况。
(3)考试科目
(4)指定教材。
(5)专业概况。
(6)导师概况。
(7)试题特点。
学校及专业有关情况的获得有多种途径,但信息来源要可靠,并进行核实,切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防误导。跨考教育名师认为获得有关信息的恰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1)查阅招生简章。
(2)向往届的研究生咨询。
(3)向导师或研招办咨询。导师对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指定教材、试题特点、考试范围等情况非常熟悉,向他们咨询这方面情况将受益匪浅。
其次,结合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
考生在了解有关院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后,还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最终确定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报考金融学硕士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文科功底、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部分学校对数理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
因此,考生要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考研机会、择业去向等因素,全面权衡,慎重挑选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确保报考成功,这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
再次,认清录取线与考研难度的关系
跨考教育优秀学员认为在选取学校的时候,不能以录取分数来简单的划分学校的难度,像人大,北大的专业课分数很少给高分(极个别人除外),像外经贸,联考那样给出的近140分几乎不可能,一般的分数都集中在100-120之间(最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