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与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达标检测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与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达标检

测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铸田器,教垦辟,田畴开广,百姓生活才充给,故B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D项与材料不符。

2.(2016·昆明质检)《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齐国手工业发达 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农业的精耕细作

解析:选A。“《国语·齐语》载”反映了描述的内容是关于齐国的,“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说明了铁农具的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齐国的铜、铁铸造业,但是没有说到其他诸侯国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对比,也就无法确认是否发达,故B项错误;题目中看不出来“最早”,故C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方面的工具改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等内容,故D项错误。

3.(2016·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公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解析:选B。“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说明日本典籍记载了唐朝的灌溉技术,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中日经济文化水平比较和唐代农业特点,B项符合题意。

4.(2016·湖南岳阳模拟)“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1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解析:选D。材料认为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即小农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自然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表现出脆弱性,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铁犁技术更新缓慢只是其稳定不变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及社会结构保持稳定,与欧洲差距拉大,表现出停滞性,故D项正确。

5.(2016·河南三市高三调研考试)《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 B.宋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的较长和平局面 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选A。由题干“《宋书》”可知材料所指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刘宋政权统治时期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南方这个时期农业之所以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民南迁,故A项正确;B项虽然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故B项错误;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

6.(2016·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持国家财政 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 D.耕作技术提高

解析:选D。税制改革的目的是维持国家财政,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取代“千耦其耘”集体耕作模式的新模式,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私田大量开垦是税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故D项正确。

7.(2016·江西新余模拟)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解析:选B。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分封标准不是依据“富者??贫者”,故A项错误;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符合“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故B项正确;井田制下庶民和奴隶在诸侯封地上集体耕种,无所谓“富者??贫者”,都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而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后,富者也不会“租种”,故C项错误;因军功而受赏,标准不是依据“富者??贫者”,故D项错误。

8.(2016·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2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解析:选B。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

9.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解析:选A。依据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可知在房产买卖时必须首先征得亲族的意见,只有亲族放弃购买权之后才能再卖给四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不抑兼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可知在房屋买卖时得按照先考虑亲族是否购买,再考虑四邻最后他人的顺序,不是自由买卖,故C项错误;房屋买卖有先后顺序,由此可见朝廷对民间买卖是严加管理的,故D项错误。

10.(2016·河南洛阳模考)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信息,故A项错误;地主对农民剥削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租佃关系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意思说明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故D项正确。

1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冶铁起,富至巨万??贳贷(借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由此判断此时( )

A.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B.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发达 C.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曹邴氏尤甚,以冶铁起,富至巨万”,可知曹邴氏因经营冶铁业致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铁技术比较发达,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故错误。

12.(2016·昆明模拟)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幕,虽城中亦然,里妲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占主要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3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选C。材料所述“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表明是和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主题围绕家庭手工业展开,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衰落,故B项错误;“里妲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手工工场或雇佣关系的信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631页

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前期 后期 关内道 11 13 河南道 20 7 河东道 16 2 河北道 54 3 陇右道 1 1 山南道 5 6 淮南道 4 13 江南道 22 49 剑南道 27 4 岭南道 3 3 共计 163 101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10分)

解析: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4

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前期约占全数的3/5;唐后期约占2/5。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历史悠久。第(1)问,浙江制瓷业发展特征从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产品精美等方面概括;影响从手工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以及对中外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角度回答特点;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5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与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达标检测岳

【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2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与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后达标检测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b9st9cdhy2cg5h8ins237lyd0yjij015v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