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注意(考试报34) 一、注意保留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不必翻译。例如: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2018年上海卷) 译文: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人呢? (2)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2018年辽宁卷)
译文:于是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剌史一职。
句(1)中的“尧…‘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词语,句(2)中的“铁券”“刺史”是分别表示物名、官职名的词语。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 二、注意增补
原文如果是一些省略句,那么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补充完整。例如: (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卷)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皆为(他)竭尽哀悼。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18年河南、河北等地卷)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句(1)中“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者(的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句(2)中“处”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就”,后面省略了宾语“其(代孟尝)”。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均应注意补充完整。 三、注意—减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翻 译时应当注意把它删除。例如: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18年上海卷)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句中的“也”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予删除。 四、注意对换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古词,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例如: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啄苍苔而履白石。(2018年 湖南卷)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石头。
句中的古词“终日”在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整天”。 五、注意选择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多义词,翻译时应注意从其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例如:
范氏富,盍已乎?(2018年福建卷)
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取消,停止;(2)已经;(3)太,过分;(4)语气词,同“矣”;(5)通“以”。在上述义项中选择义项(1)最恰当。 六、注赫用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语,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例如: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18年全国卷)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18年湖南卷) , 译文:在这个亭子上喝酒并以此 为乐。
句(1)中的“廷”“面”属 名词作状语,应分别译为 “当廷…‘当面”;句(2)中的“乐”属意动用法,应译为“以……为乐”。 七、注意通假 。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翻译时应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例如: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018年甘肃、青海等地卷). 译文: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给或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饭食。
句中的“裁”是通假字,通“才”,应译为“仅仅”。
八、注意固定原文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例如: (1)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2018年江苏卷)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句(1)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句(2)中的“为……所……”是固定格式,表示被动。九、注意调整
原文是一些特殊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例如:
(1)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018年福建卷)
译文: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18年浙江卷)
译文: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句(1)中的宾语“何”前置;旬(2)中的介宾短语“于其族”“于其友”作状语后置。上述倒装句式应首先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 十、注意意译
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例如: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