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拓展。结合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以从“争”“啄”两个字进行想象,并用通顺语言表述即可。
(3)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衔泥筑巢,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花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解析]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6.饮酒(其五)
(1)A [解析] “心远”指的是心情闲适,远离尘俗。
(2)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 (3)①描写了一幅美好宁静的黄昏美景;②傍晚时分,飞鸟结伴飞返山林;③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归隐田园的悠然自在而恬淡闲适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常见的答题技巧第一步:名词(时间地点)+形容词(景物特点);第二步:复述诗句内容,列举诗中有关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第三步,抒发感情。根据答题技巧即可知答案。 17.春望
(1)A [解析] 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满目疮痍,杂草丛生。所以,“城春”不是乐景,与“国破”不能形成反差。 (2)“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①刻画了一个白发苍苍,频频搔首时更觉头发稀疏连发簪都难以插上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②面对沦陷
36
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解析] 诗人这一年四十五岁,但“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分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白头”“不胜簪”;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比如“恨”;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例如“草木深”等等,然后按步骤规范答题。 18.雁门太守行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C项,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低沉重浊,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C项理解有误,故选C。 (2)听觉 视觉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这里着重考查把握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3)黑云、金鳞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压境的危急形势和守军将士严阵以待的英雄气概。
[解析] 李贺的这首诗用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显得很妥帖。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总之,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9.赤壁
(1)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中二乔,指孙策妇大乔,周瑜妇小乔。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它
37
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此时若无东风,火攻失利,则吴国遂亡而二乔被掳入魏了。
(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3)句意: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诗人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此题的答题技巧可以从解释此句的含义+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作者情感几方面来回答,注意语言的通顺。 20.渔家傲
(1)B [解析] 作品亦梦亦幻,暗含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赞美。
(2)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 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这一“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1.浣溪沙
(1)D [解析] 全词语言并非平实直白,而是清丽含蓄。
(2)“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答题时,可以结合词意,抓住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因“花落去”而“无可奈何”;因“燕归来”而喜悦,但人已变,故“独徘徊”。
(3)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八年级下册
22.关雎
(1)B [解析] 并非心情舒畅,洋洋得意,而是表达了思念之深,痛苦之深。
38
(2)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开篇以雎鸠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解析] 此题考查对比兴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他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含着诗人触物所发的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比兴手法,以雎鸠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3)本诗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哀而不伤”。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从其表达的主题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 23.蒹葭
(1)D [解析] 并非叙述诗,而是抒情诗。
(2)蒹葭、白露、水、道。作用:渲染凄迷的气氛,烘托惆怅的心情。 (3)对意中人的敬慕怀念以及追求不到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D项,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是全诗的核心。
(2)照应题目,暗示了送别之意;使相隔千里的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描绘了诗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的形象,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3)这两句诗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情调积极、健康,给人以安慰、鼓舞。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存有知音,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B [解析] 句子中的“忍”字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对于南村群童的顽皮,并无太大的愤恨。
(2)“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做铺垫。
(3)这三句诗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26.卖炭翁
39
(1)B [解析] B项“直接写出”不正确。应为“间接写出”。
(2)“翩翩”本义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这两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作者的爱憎也在这里分明地体现出来。
九年级上册
27.行路难(其一)
(1)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尚在渭水的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而非“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故C项错误。 (2)示例: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3)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两句诗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这两句诗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2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内容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点明酬答题意,而是表明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2)①怀念故友 ②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40
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02 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