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曹训华
09会电专(1)班 90422089 指导老师:李昌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步强大,成为中国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许多民营企业落后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甚至倒闭,如巨人、爱多、三株、太阳神等民营企业经历了从辉煌到噩梦目前,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风险意识淡薄。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张和保持竞争力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本文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题提出,具体建议与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控制措施;问题;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理论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在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理论界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经历了5个阶段:(1)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阶段;(2)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阶段;(3)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
(4)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第5阶段内部控制的涵义是: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影响的一个过程,目的是保证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相关法的令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内部控制由五大要素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控制环境指企业的一个工作氛围,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其他因素,是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风险评估指企业必须设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机制,以了解自身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及时加以处理;控制活动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信息与沟通指为了使员工准确及时地执行内部控制,履行职责,应该把信息按一定的形式及时传递给管理者和职工;监督指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随着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发展到风险管理阶段。COSO委员会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面临风险,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触犯法律法规的风险,内部控制应有效地规避和控制这些风险。2003年7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认为内部控制应从过程控制过渡到风险控制,把内部控制纳入风险管理,提出内部控制包括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的素质不高,风险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难以与大企业相比,人员存在兼职现象。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与家族管理有关,因企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为了强化内部管理开始设立内部控制机制,但对于人员的聘任和培训做得不够,有的来自原来的财务部门,只懂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而有的是家族的成员,连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民营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问题淡薄、对风险评估不够,普遍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熟悉不到位的现象,忽视会计的命脉功能,脱离会计控制。治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偏差,会导致内部制度局部形同虚设,造成企业治理整体混乱。民营企业缺乏的这种风险意识和机制,不管是什么风险,都应该加强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起可以识别、分析和治理风险的机制,避免盲目扩张等行为。
(二)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必然受到法人治理结构、治理理念、组织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的控制环境很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熟悉不够,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