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学院: 财经学院 指导教师:XX XX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题 目 类 型 刘倍 专业 会计学 班级 1025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 工程设计(项目)类 □ 论文类 ? 作品设计(作品)类 □ 其它 □ 一、选题简介、意义与背景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内部管理机制,在保证企业稳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涉及利益相关者在权利及责任方面的分配及制衡。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依靠内部控制来完成。公司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这与公司治理有紧密的关系。实质上,信息披露有内外两种边界,信息披露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决定外部边界,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内部边界(田昆儒,2001)。所以,只有有效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才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让其内部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对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差是直接原因,公司治理层面出现的问题是其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也会影响公司治理。它的高低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优劣。可见,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强烈的互动关系。因此,本论文基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深度嵌入互不分离的关系,拟从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都表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从阿里巴巴公司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从阿里巴巴公司支付宝业务治理行为主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哪些因素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怎样影响的,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 1 页 共 1 页
二、文献综述 我国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晚于国外,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我国迎来了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热潮,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吴水澎等(2011)对亚细亚和郑百文两家上市公司研究表明:两家公司经营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缺乏,因此提出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加强外部监管。 刘秋明(2012)对2001年核准制下实施配股的34家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及内容缺乏统一规定,由此导致上市公司披露形式的不统一,尽可能选择对其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致使信息使用者成本增加。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理论体系。 李明辉、何海和马夕奎(2010)选取2008年114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不强,且流于形式。 蔡吉甫(2010)选取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充足,而那些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恰恰相反,总体来说,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内容形式化等等。 戴新华、张强(2010)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内容不充分等问题,由此建议我国应以市场为主导及更新观念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上市银行完善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完善其制度的对策及建议。同年,杨朝霞提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流于形式,对其披露并非自愿,同时监事会与董事会出具的相关报告竟自相矛盾,其实他们完全是对证监会相关规定的一种“敷衍”。方红星、孙篙(2010)以沪市2009年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年报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动因实证研究发现海外上市、总资产规模较大、控制人为国有、外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较强。 杨有红和汪薇(2011)以2010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不足、未有效执行相关强制性规定且公司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的评价标准不同意等等。 李明辉(2011)通过介绍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回顾该报告的实践,指出了其相关意义及其应该具备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有效性评价及其管理当局表明对内部控制的签字等,以期丰富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缪艳娟(2010)通过比较英美两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的演进和实践,并结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当前应对改革的现实选择是“监管和引导并举”,同时监管应着眼于狭义内部控制范畴,相反引 第 2 页 共 2 页
导应采用广义内部控制概念;并建议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应竭力开发建立一套公司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标准。 李豫湘等(2013)选取2012年11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及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自愿信息披露指数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U型关系,与公司规模大小呈正相关,但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董事长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其无显著相关。蔡吉甫(2009)以2008年1251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较强。向凯(2006)以390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回归模型分析研究董事会效率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论表明:领导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企业规模、公司业绩、审计委员会是否存在与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CEO是否变更、董事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若有配股要求时,内部控制质量有所降低。 方红星和孙篙(2010)以2009年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研究发现海外上市、总资产规模较大、外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较强;主要在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较多,但是详细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很少。同年,李馨弘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每股收益、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其关系不显著。 宋绍清(2008)通过对2009^2010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上市时间、上市地点以及年报发布时间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到目前已经经历较长时间,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相关规定也比较完善,而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相关文献较缺乏,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相关理论及文献引进及国际比较和影响因素研究,正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但是采用描述性统计较多,实证研究较少,由于描述性统计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只能粗略分类,不能对其深入研究,缺乏说服力。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研究公司治理行为主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理论,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