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0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我市启动,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学面貌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活动丰富了,教学手段多样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强了等。然而,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许多困惑与问题也随之产生。教学中生活味浓了数学味少了;合作探究多了,练习少了,预习没了,作业错误率高了;活动多了,独立思考少了;表扬多了,批评少了甚至没有了;学生体验多了,教学进度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了学习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系列的问题成了数学教师的必答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对教学中涉及到的各部分策略,如备课改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反馈、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究出一套适合新课程小学数学最优的教学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选择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制订、教
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反馈方法的确立、教学成绩的评定等因素。课题中所说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
具体情境,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理念,又包含解决这类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乎基本理念与具体方法之间,既是教学理念的具体
体现,又是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
从理论层面上思考,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方法策略上探索,要构建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展个性的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二)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三)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是在这些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国内外研究现状:长期以来,我国数学课程和教学强调“双基”有余而重视“过程”不足;强调“实用性”目的有余而重视“文化性”目的不足,一句话,就是在“师本”的体系下,课程设置,以知识为本,教学过程,以老师为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以教材为依托的研究。而西方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观念,使得他们的数学课堂更容易调动儿童的兴趣,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充分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明确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生”本。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理论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教学方法比选择教材更重要。本课题
把教学方法的问题上升为教学策略的问题来研究。是想从单纯研究教法的思路中走出来,实现从研究教法到研究学法的转变,实现“从教师行为到学生行为的转变”。这些转变将为儿童认知心理研究和数学教学法研究的结合,即我国目前仍然空白的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和实验空间。 实践意义:
1、有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的顺利推进。 2、有利于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应用价值:该选题符合当前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操作性强,对目前广
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如何处理好新理念和旧教材、旧方法之间的矛盾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较好的实现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出新课程理念下科学的、有特色的、具创新性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彻底转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化为“科研型”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能否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权往往在教师的手上。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在实现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的同时,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基本内容:
1、新课程小学数学备课策略的研究
2、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策略的研究 3、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4、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的研究 5、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研究 6、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7、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8、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媒体选用策略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教学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邀请省、市专家与我们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导及时调整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模式。
七、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9月——2005年1月):理论学习、形成雏形 1、在全市小学数学学科中挑选部分教学和教研骨干组建课题组。 2、收集资料,结合课改形势,分析我市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课题论证。 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座谈、交流、讨论等方式,达成共识,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5年2月——2007年7月):全面实施,分县、校逐步推进, 1、利用教学讲座,座谈,让全体教师明确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及其目标、 与要求。 2、各县实验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情况和教学能力确定分块研究内容、 实验教师在各自任教班级开展“点”的实验研究。
3、利用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情况交流,实验教师互相进行教学策略实验方法观摩。
4、将研究出的教学策略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及相应的现场会、研讨会,并以点到面,逐步推进,边完善边提高。 第三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全面总结,构建特色
1、全面总结,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指导思想,掌握从理论指导到具体实施的操作程序。 2、针对新课标,结合我市教学实际,提出该实验课题指导性意见,初步构建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特色。 3、收集整理富有特色的、创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心得、反思等资料汇编成册,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八、课题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研讨课例汇编。 3、文献资料集。
4、图片、照片、录像光盘。 九、课题研究保障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部分成员承担过省级课题,曾主持过省级教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有一定科研能力。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教学经验总结。课题组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教研员1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0余名,其他成员也几乎都是各县各学校骨干教师,给课题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2.每年审定课题研究进程,对课题研究方向、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进行有效调控,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题建设。
3.依据实施方案,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每学年制定一次实施方案及实施策略,构建发展性、多元性评价体系。
4.加强动态管理,各子课题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安排一次专题业务学习,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
5.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
6.课题组对教师进行课题主旨的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潘红霞,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副组长:王俐、李国英、李文君,负责协助课题实施。 秘书长:姚顺姬、林艳负责协助课题实施。
子课题组长:张萍、刘正开、张七妹、兰美瑜、李忠勋、朱腮玉、郑通寿、
刘月兰、郑金凤、杨月仙等负责子课题实施。 特邀顾问:廖肇银,江西教育期刊社编辑,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