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习“舟、竹、石、川、燕”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看示意图,初步认识到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师:(出示卡片:“日”和“月”)小朋友们对这两个字很熟悉吧? 生:(齐答):熟悉! 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生:(短暂的沉默)
生:老师,我知道,“日”代表了太阳,“月”代表了月亮。
师:你真棒!(出示“日”和“月”的象形字),比一比,它们和太阳、月亮有联系吗? 生:(略思考)
生:(指着象形字卡片)它们跟太阳、月亮的样子很像。 生:(全体自由地)是的,是的,这个像太阳,这个像月亮。
师:是啊,小朋友们的眼力真好,它们确实和太阳、月亮的样子很像。这些古文字我们也叫它们象形字。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东西,遇到了许多事情。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记录下来,可那时候没有文字,怎么办呢?祖先是聪明的,富有智慧的,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在黑板上画“船”的简笔画,再演变成象形字“舟”) 生:哇!(一脸的惊讶和兴奋)
师:他们用这种画图的方法创造了古代文字。你们看——(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和一组象形字:竹、石、泉、川、燕),小朋友们猜猜看,这组古文字分别代表了哪些实物?
生:(全体争先恐后地)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选表现好的小朋友来给它们对对碰。 生:(上台板演,将实物图与象形字一一对应)。
师:真是聪明!做得太好了!
师:小朋友们知道吗,这些古文字逐渐演变就成了现代的汉字,你们看——(指简笔画“船”)这是一艘小船,我们的祖先不会写字,就用这样的图画(指象形字“舟”)把它画下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舟”(板书:舟),小船就叫——
生:(齐答)舟
师:(出示汉字:竹、石、泉、川、燕)你能将这些现代汉字与古代文字一一对应起来吗?
生:(又全体争先恐后地)我能!我能! 师:老师选最积极地小朋友来给它们对对碰。 生:(上台板演,将现代汉字与象形字一一对应)
师:小朋友们,很多汉字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识字3)就隐藏了这些字,大家再来读读(出示:小舟、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拼读这些字和词语,把不认识的字,没有见过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
师:(示意停下)同桌之间互相读,看谁读得既快又准又好。 生:(同桌之间互相读)
师:(示意停下)我们四人小组组织起来,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读正确、读准确。
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朗读)
师:(示意停下)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读得特别棒的,勇敢地站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三四个学生进行了朗读)
师:刚刚几个小朋友读得很棒,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自己去学习朗读,老师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竹”应该读翘舌音,跟老师读:“竹”——
生:(齐读)竹、竹、竹。 师:竹子——
生:竹子、竹子、竹子。
师:对,“竹子”的“子”读轻声。竹子——
生:竹子、竹子、竹子。 师:还有哪些字应该读翘舌音? 生:川 生:石 生:舟
师:你们给全班同学领读,怎样? 生:(一生领读,其余跟读)
师:除了“竹子”中的“子”读轻声,这些词语中(指黑板上的词语)还有读轻声的字了吗? 生:石头的“头” 生:燕子的“子”
师:真棒!跟老师读,石头—— 生:石头、石头、石头。 师:燕子——
生:燕子、燕子、燕子。
师:老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三四名学生进行了朗读)
师:刚刚几个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相信我们全班小朋友一定都能读好,我们开火车吧!
生:(开火车朗读)
师:(不时变换字和词语的次序,时而将字词的拼音遮掩) 师:真棒,再跟老师一起读。舟,小舟—— 生:舟,小舟;舟,小舟;舟,小舟。 师:竹子,绿油油的竹子——
生:竹子,绿油油的竹子;竹子,绿油油的竹子;竹子,绿油油的竹子。 师:石,石头——
生:石,石头;石,石头;石,石头。 师:泉水,哗啦啦的泉水——
生:泉水,哗啦啦的泉水;泉水,哗啦啦的泉水;泉水,哗啦啦的泉水。 师:川,河川——
生:川,河川;川,河川;川,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