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的变化和冲量的定义;
第 1 页
2.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理解其矢量性;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动量定理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通过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量的变化、冲量、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矢量性 教学难点: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针对动量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策略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要创设建构知识的学
第 2 页
习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发展不断建构的认知过程。我校开展的“四五四”绿色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多元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本节从“鸡蛋自由下落”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分析两鸡蛋着地时间,得出一个摔破而另一个完好无损的原因两者相呼应。这种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并加以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3. 在反馈拓展环节,针对蹦极、运输苹果码头的轮胎等现象进行相关讨论,同时拓展到对建筑工人保护的问题,结合科技前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阔学生视野。
5分钟创设情境并复习引入新课,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25分钟与学生互动交流,5分钟总结分享布置作业。
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师生、生本互动,了解学生的掌握、落实情况;通过问题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第 3 页
【五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 学生参与实验“鸡蛋自由下落” 观察、体会、思考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设疑,为动量定理的简单计算创设情境 新课教学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引出动量 1.动量的定义 2.动量的方向 3.动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 回答问题: 1.P=mv 2.与速度方向相同 3.状态量 4.矢量性 做铺垫 回顾旧知识动量,通过练习引出新内容动量的变化;通过学生展示分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突破动量变化矢量性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4 页
理论探究深入新知
的重点。
学生讨论、交
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
1.教师提出问题:流后当堂展示成如何判断和计算动量果:质量或速度变的变化?引导学生讨化都会导致动量发论并做例1题
2.教师提出问题: 动量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学生展示进行评价
联系学生推导过
思考、回答老
生变化。做例1题 学生动笔推导并在投影展示推导过程
力,加强对动量定理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多元互动
通过老师结合学生推导
程,引出冲量定义、矢师提问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