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为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试图在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服装专业教学而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工具,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我校对计算机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一直非常重视,2007年就开始进行服装CAD技术的研究,为此,我校派我到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学习服装CAD技术,还几次派教师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参加服装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连续四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对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教学的效率,改变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这样说,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深化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服装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教学手段落后、方式陈旧
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时,教师借助黑板、粉笔和尺,一边讲一边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内容,下次上课时还得把以前教的内容重新画一遍,以保持制图的完整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率也比较低;其次是在制图过程中,学生使用铅笔、橡皮、直尺、曲线板和制图纸等进行手工制图,这样缺乏制图的精确性、标准性,不能令人满意。同时,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技能训练目标单一,造成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人才为主要任务,学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较多地以实用为原则。服装专业的培养方向则以服装技术工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将训练目标过多地集中在常用服装款式的裁剪与制作上。专业课主要开设的是服装结构制图(裁剪)和服装缝制工艺(制作)以及与服装制作密切相关的课程。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三年制)为例,在三年中共开设了五门专业课程,分别是服装结构制图(576学时占35.2%)、服装缝制工艺(576学时占35.2%)、服装美术设计基础(384学时占23.5%)、服装材料(32学时)、服装概论(64学时)。而服装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占所有专业课总课时数的70.4%。这两门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方法。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二、三年的专业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能熟悉服装制作知识和服装制图等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流行时装、礼服等时尚款式的了解与制作。这样单一的训练目标势必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缺乏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了解,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 服装工业化生产是批量生产,从原料投产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流水作业过程。一般情况下,服装产品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程、整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为若干个工序。而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单件服装的制作为主,即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单件服装的制作上,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服装工业化生产需要相距甚远,使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地适应现代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
4、教学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使学生不适应工业化生产 传统的服装教学中,未能很好地引进新技术以及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所教内容落后于现实的生产,造成学生对这些先进技术的不适应而影响其职业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有计划地将这些技术列为专业课教学内容,专业教学应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实践目标 (一)指导思想
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数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