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在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农业的地理特点,简要分析农业与其他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根据提示,能够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农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区域认知) 3.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农业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学生对部分农产品并不陌生,但是往往都停留在水果、蔬菜、肉类好不好吃上,至于它们的生产过程对城市学生来说就像海市蜃楼了。当然部分学生会通过电视、互联网、郊外旅游等对农作物生长习性等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也缺乏理性思考。可以说生活已经给学生上了半节课,所以我们要将抽象的陌生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实践化,才能上好另外的半节课。学生记图和识图水平有限,应加强地图使用。在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需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在语言表述的简洁、准确方面需要加强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 / 8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1:播放《舌尖上的中民以食发现联系(农生活,激发国》剪辑视频:中国各地美食。为天。中国幅农作物员辽阔,不同业)分布的学生的学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吃货地图》,各地美食琳琅满目。“吃货”是美食家,而“货”的食材主要是农产品。 地域的农作物各具特色。 展示两地景观 地域差异。 习兴趣,对农业区位差异形成认真观察思考 直观印象。 导入2:“世界桑蚕看中国,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1.农业区位 创设情境一: 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地的生产基教师对学生以创设(1)如果你是一位富有的学生进行分学习小组农业活动农场主,即将拥有自己的水稻组,巡视各组为单位进情境,让学大农场,赶快想想去哪里好好讨论情况。 种水稻:洞庭湖平原?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2)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考虑了哪些因素(条件)? 行讨论,并生参与其由学生代中,调动学表总结陈生探索欲词。 望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2 / 8
前置知识:农业区位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理解是动物和植物,它们对地农业区位理环境的需求不同,而地的概念。 理环境本身也具有地域差异。所以农业区位有两重含义:一是农业生产往往因地制宜选定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农业区位因素 创设情境二: 教师注学习培养(1)作为农场主,在作农意适时启发小组讨论,学生读图业区位选择前,肯定调查了两学生,尤其是学生代表观察能力、地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哪些?这两地区差异发言 些差异使两地农业活动有何不不仅包括自同? 然因素(地理(2)这些地理环境因素都位置、气候、是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吗? 地形、土壤、配以教材55页图3.2“泰水源等),也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包括人文因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农素(市场、交业景观图,揭示这些现象背后通运输、政策的地理信息。 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提取归纳地理信息能力,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树立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