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入情景,想象画面
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李场小学 郭曾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喜爱。它以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读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也显得尤为关键。
在当前教学中,古诗教学异彩纷呈、百花齐放,但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古诗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古诗由于时空跨度较大,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个人情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难入情入境,与诗人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再加之,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或重视不够,或觉得无从下手,使得古诗教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仅仅成了试卷上的一个得分点。
那么古诗教学真的让人束手无策;真得因为难教就要停滞不前了吗?除了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外,我们教师就无法有所创新吗?人教出版社专家崔峦老师说:“小学古诗词教学,最要紧的是把学生带入情景,想象画面,做到眼前有画面,心中有感受,最忌讳的是
供学习参考
串讲词句,逐句翻译,把活诗〔词〕教死。〞这句话对我有很深的感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想象是击破古诗难关的一块璞玉。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己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记忆表象的根底上,充分发挥“想象〞,在这一心理过程的带动下,可以复原再现描绘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古诗因时空跨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可以说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一座桥梁,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二、再现情境,激活想象
根据情境想象是我们惯用的方法,它能使使静态的阅读变成动态的生成。其实所谓“想象〞并不意味着想象出实际没有的事物,这是狭义意义上的想象,想象更应包括再现原有的事物。
如?凉州词?的教学,在初读古诗后,我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王之涣在吟出这首诗时,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事物,可最终定格在诗人眼前的却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一个画面,既有广度,又有高度,有点有面,接着才会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声音,而“春风不度玉门
供学习参考
关〞那么不在画面之内。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经验和自己感受的总结,这种经过加工的画面再现,也是一种想象,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同样是充满智慧的表现。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王之涣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这首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情景的再现可称为是再现式想象,它来源于学生对生活、对事物深刻的理解,源自于自身感受的一个提炼。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了古诗的场景,并能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三、联系生活、引发想像
感悟古诗,不仅是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蓄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种味?即所谓感悟诗情。实践证明,紧紧抓住“想象〞,这个中介,就可以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如学习?十五参军征?,当学生读到“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
我启发学生想象:同学们,六十五年是人生的大局部岁月,我们的主人公把自己的青年、壮年、老年都留在了沙场上,那么这些年他是如何度过的呢?三十岁时、四十岁时、五十岁时……直至八十岁才得以返乡。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一个空间,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之久,进而
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