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局部解剖学讲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垂体窝的前方为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后方为鞍背dorsum sellae,垂体肿瘤时,两处的骨质可因受压而变薄,甚至出现骨质破坏现象。

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展时,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瘀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在垂体肿瘤切除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视神经及视交叉、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 (2)海绵窦cavernous sinus: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

部的尖端。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行。颅底骨折时,除可伤及海绵窦外,亦可伤及颈内动脉和展神经。窦内间隙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两侧海绵窦经鞍膈前、后和垂体下方的海绵间窦相交通,故一侧海绵窦的感染可蔓延到对侧。

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海绵窦一旦发生病变,可出现海绵窦综合征,表现为上述神经麻痹与神经痛,结膜充血以及水肿等症状。

窦的前端与眼静脉、翼丛、面静脉和鼻腔的静脉相交通,面部的化脓性感染可借上述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

窦的内侧壁上部与垂体相邻,垂体肿瘤可压迫窦内的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等,以致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等。窦的内侧壁下部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故蝶窦炎亦可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

窦的后端在颞骨岩部尖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岩上窦汇入横窦或乙状窦,岩下窦经颈静脉孔汇入颈内静脉。窦的后端与位于岩部尖处的三叉神经节靠近。海绵窦向后还与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相连,后者向下续于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又与体壁的静脉相通,故腹膜后隙的感染,亦可经基底静脉丛蔓延至颅内。

2.颅中窝外侧部 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及眼上静脉穿行。颈动脉沟外侧,由前内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

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及脑膜中动脉通过。在弓状隆起的外侧有鼓室盖,由薄层骨板构成,分隔鼓室与颞叶及脑膜。在颞骨岩部尖端处有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的硬脑膜随三叉神经根伸向此处,形成一个硬膜隐窝,称为三叉神经腔(Mechel腔),三叉神经节在此处位于该腔隙内。

颅中窝由于有多个孔、裂和腔,为颅底骨折的好发部位,多发生于蝶骨中部和颞骨岩部。蝶骨中部骨折时,常同时伤及脑膜和蝶窦粘膜而使蝶窦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血性脑脊液经鼻腔流出;如伤及颈内动脉(或分支)和海绵窦,可形成动静脉瘘,而引起眼静脉瘀血,并伴有搏动性突眼症状;如累及穿过窦内和窦壁的神经,则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和三叉神经刺激症状。岩部骨折侵及鼓室盖且伴有鼓膜撕裂时,血性脑脊液乃经外耳道溢出,穿经岩部内的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亦可能受累。

(三)颅后窝

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由颞骨岩部后面和枕骨内面组成。在三个颅窝中,此窝最深,面积最大,窝内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窝底的中央有枕骨大孔,为颅腔与椎管相接处,孔的前后径约3.6cm,宽约3cm,延髓经此孔与脊髓相连,并有左、右椎动脉和副

神经的脊髓根通过。颅内的三层脑膜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被膜相应的三层相互移行,但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边缘与枕骨紧密愈着,故硬脊膜外隙与硬脑膜外隙互不相通。枕骨大孔的前方为斜坡。在枕骨大孔的前外侧缘有舌下神经管,为舌下神经出颅的部位。

颞骨岩部后面的中份有内耳门,内有面神经、前庭蜗(位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通过。 枕骨外侧部与颞骨岩部间有颈静脉孔,舌咽、迷走、副神经和颈内静脉在此通过。

枕内隆凸为窦汇所在处,横窦起自窦汇的两侧,在同名沟内,走向颞骨岩部上缘的后端,续于乙状窦。乙状窦沿颅腔侧壁下行,继而转向内侧,达颈静脉孔,续于颈内静脉。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以薄层骨板相隔,术中凿开乳突时,注意勿损伤乙状窦。

颅后窝骨折时,由于出血和渗漏的脑脊液无排出通道,易被忽视,而更具危险性。当小脑或脑干受累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骨折后数日,乳突部皮下可出现瘀斑。

小脑幕tentorium cerebelli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宽阔的半月襞,介于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小脑幕圆凸的后外侧缘附着于横窦沟及颞骨岩部的上缘,

达后床突而告终;其凹陷的前内侧缘游离,向前延伸附着于前床突,形成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与鞍背共同形成一卵圆形的孔,环绕着中脑。小脑幕切迹上方与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旁回钩紧邻。当幕上的颅内压显著增高时(如颅内血肿),海马旁回钩被推移至小脑幕切迹的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使脑干受压,并导致动眼神经的牵拉或挤压,出现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轻瘫等体征。

枕骨大孔的后上方邻近小脑半球下面内侧部的小脑扁桃体,颅内压增高时,因受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则形成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的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生命中枢),将危及患者的生命。 三、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颅内的静脉血,除经乙状窦汇入颈内静脉外,尚有下列途径使颅内、外的静脉相互交通。 (一)通过面部静脉与翼丛的交通途径 (二)通过导静脉的交通途径

1.顶导静脉parietal emissary veins通过顶孔,使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相交通。 2.乳突导静脉mastoid emissary veins经乳突孔,使枕静脉与乙状窦相交通。

3.髁导静脉 condylar emissary vein有时存在,通过髁管,使枕下静脉丛与乙状窦相交通。

4.额导静脉frontal emissary vein见于儿童及部分成人,通过盲孔,使额窦及鼻腔的静脉与上矢状窦相交通。

(三)通过板障静脉的交通途径

l.额板障静脉 使眶上静脉与上矢状窦相交通。

2.颞前板障静脉 使颞深前静脉与蝶顶窦相交通。3.颞后板障静脉 使颅外浅静脉与横窦相交通。 4.枕板障静脉 使枕静脉与横窦相交通。

第 四 节 头 部 断 层 影 像 解 剖

一、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此断面恰经胼胝体上方,可见大脑半球的髓质形成半卵圆中心。此处大脑半球的髓质成自三种纤维: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称辐射冠; ②联络纤维,连接本侧半球各皮质,人脑的联络纤维极为发达,与投射纤维和连合纤维相比,其数量最大;③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应皮质区。半卵圆中心的纤维主要为有髓纤维,故在MRI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CT图像上为低密度。脑内的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及脑结节硬化症等,常于该区出现单发或多发病灶。 二、经松果体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壳和尾状核头靠近,形似振翼,苍白球居其内侧,背侧丘脑为大块灰质核团,其内可见内髓板。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可见前肢、膝和后肢。在CT图像上,基底核及内囊清晰可辨。第三脑室后方为缰三角及松果体。在CT图像上,松果体常因钙化而呈一亮点。松果体、缰和周围血管构成松果体区,该区后壁是胼胝体压部、小脑幕及小脑蚓等,松果体部的手术,需注意这些结构。

三、经鞍上池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鞍上池居蝶鞍上方,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脚间池和环池或桥池组成。因制作标本所依据的基线不同和个体差异,鞍上池的形态可表现为六角形、五角形和四角形等不同形态。本例标本表现为六角形,前方有大脑纵裂池,前外侧为大脑外侧窝池,后外侧有环池,后方为脚间池。鞍上池内可见第三脑室的漏斗隐窝,隐窝的两侧壁为下丘和视束,后方有左、右乳头体。鞍上池的前方为额叶,后方可见中脑大脑脚,两侧毗邻钩。 四、经垂体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垂体居断面的中心,其前方可见蝶窦;前外侧视神经正在穿行视神经管,眼神经于外侧裂内;后方可见垂体柄和鞍背;两侧为海绵窦,颈内动脉于海绵窦侧壁前行,后外侧壁三叉神经节出现,大致呈三角形。整个断面的前份由两侧的眶腔及中间的颅前窝组成,额叶的下份居颅前窝内,被嗅束沟分为外侧的眶回和内侧的直回。蝶鞍区两侧为颅中窝,内有颞叶前下部。颅后窝占据断面的后份,脑桥和小脑半球位于其中。

五、经下颌头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枕骨基底部共同构成颅底,由浅入深可见乳突小房,内邻颈静脉孔,前内侧有面神经管,再向内为颈动脉管,蝶骨大翼根部有卵圆孔和棘孔。小脑占据颅后窝,其与脑桥之间有第四脑室。

鼻腔位于面部中份,鼻中隔居正中位,由鼻中隔软骨及犁骨构成,中鼻甲及中鼻道出现。两侧可见鼻泪管及上颌窦。在颌面深部解剖结构中,翼腭窝是很重要的标志,临床上常以病变是否累及此窝作为手术指征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它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突之间,形似小三角形,此窝交通广泛,内有翼腭动脉、上颌神经和翼腭神经节等。六、经枢椎体的横断层解剖及CT、MRI

枢椎体与椎前筋膜之间为椎前间隙,颈椎结核的冷脓肿可由此间隙直接流入后纵隔。咽缩肌后面覆有颊咽筋膜,其与椎前筋膜之间为咽后间隙,内含脂肪及淋巴结,该间隙向上延伸达颅底,向下止于气管分叉平面,故咽后间隙是口、咽、喉感染蔓延到纵隔的途径。咽后间隙向两侧通咽外侧间隙。在断面上咽外侧间隙大致呈三角形,其外界:翼内肌和腮腺;内侧界:咽侧壁;后界:椎前筋膜;上界:颅底;下界达下颌下腺囊(不低于舌骨平面)。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分此间隙为前、后两部。茎突前间隙较小,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少数淋巴结,其内侧与腭扁桃体毗邻,扁桃体炎症可扩散至此。茎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颈交感干、第9-12对脑神经,此部肿块可引起颈动脉鞘的移位和神经压迫症状。翼颌间隙内可见下牙槽神经。 第五节 头部解剖操作 一、面 部

(一)切口

尸体取仰卧位,肩下垫木枕,使面部略抬高。先从颅顶正中向前下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切口。再从鼻根中点向外到眼内眦,沿睑裂两缘到眼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作一横切口。在鼻孔和口裂周围各作一环形切口。沿下颌体下缘至下颌角,再至乳突尖作一横切口,各切口要深浅适宜,不要过深。然后将眼裂下方的皮片向后翻到耳廓根部,上方的皮片翻向上后。翻皮片时要细心,刀刃应向皮面,尽量使深面的肌肉少受损伤。 (二)层次解剖 1.解剖面肌

(l)在眼内眦处摸认睑内侧韧带(拉眼睑向外时紧张),然后修洁眼轮匝肌。睑部的肌纤维色淡而薄,修洁时要小心,不要误为脂肪除去。

(2)修洁口轮匝肌,注意不要切掉与口轮匝肌交织的其它肌肉。 (3)在前额修洁额肌,刀刃应与肌纤维平行。 (4)在鼻上半部靠眼内眦处找出滑车下神经。

(5)跟踪面静脉到颧大肌深面,修洁提上唇肌,颧小肌和颧大肌。

(6)追踪颈阔肌,可见其后部纤维向前弯向口角,即为笑肌。在口角下方,辨认并修洁降口角肌和它前面的降下唇肌。 2.解剖腮腺区

(l)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到下颌角切开腮腺表面的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上、下三个方面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能见到一些小的淋巴结即腮腺淋巴结。(2)以腮腺管为起点解剖穿出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的结构。

l)先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约一指宽处找到腮腺管,追踪到咬肌前缘,在腮腺管上方寻找副腮腺(一小部分分离的腮腺),面横血管和面神经颧支(有上、下两支)。

2)在腮腺的上端找出颞浅动脉和静脉,并在血管的后方找出三叉神经分出的耳颞神经, 血管的前方找出面神经的颞支。

(3)解剖穿出腮腺前缘下份及下端的结构。

l)在腮腺管下方寻找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

2)在腮腺的下端找出面神经的颈支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和后支。

在腮腺上、前、下三方向的结构依次有:①耳颞神经,②颞浅血管,③面神经颞支,④面横血管,⑤面神经颧支,腮腺管,面神经颊支,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下颌后静脉的后支。

(4)解剖面神经、颈外动脉和颞浅动脉、并观察其在腮腺内的排列。l)追踪面神经各支至进入面肌处。

2)将颧大肌、颧小肌和提上唇肌从起点分离向下翻开,修洁面动、静脉及其分支和属支。注意找到面深静脉,它由面静脉越过颊肌时分出,向后穿过脂肪到咬肌的深面。

3)小心去掉咬肌前缘深面的颊脂体,追踪面神经的颊支到颊肌,找出与颊支有吻合的 下颌神经的分支颊神经和与之相伴行的颊动脉,修洁颊神经并向后追踪到下颌支前缘。

局部解剖学讲义 

垂体窝的前方为鞍结节tuberculumsellae,后方为鞍背dorsumsellae,垂体肿瘤时,两处的骨质可因受压而变薄,甚至出现骨质破坏现象。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展时,可压迫海绵窦,发生海绵窦瘀血及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在垂体肿瘤切除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视神经及视交叉、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2)海绵窦cavernoussinus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arbw9q8870a0pk1tz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