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护理健康教育学word精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1、定义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目的: 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 育是有计划、 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它以调查研究 为前提, 以传播健康信息 为主 要措施, 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为目标,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的最终目的。 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 ⑴健康教育 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 系统干预活动。

⑵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止疾病,增进健康,不是作为一种 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⑶融合了医学科学、 行为科学、 传播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 论和方法体系。

3、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⑴按 目标人群或场所 分类 ①学校 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 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 向学生健康经验 和知识结构。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

② 职业人群 健康教育 ——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 技能、服务, 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 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③ 医院 健康教育 —— 指以病人为中心, 针对医院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④ 社区 健康教育——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 力

⑵按教育目的或内容 分类: 防治疾病 的健康教育、 营养健康教育、 环境保护 健康教育、 生 殖健康教育等。

二、健康促进(核心策略是 社会动员 )

1、定义: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使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 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促进的领域

⑴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如政策、法规、财政、税收。 ⑵创造支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 ⑶加强社区行动 ⑷发展个人技能

⑸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商业 部门和政府同承担。

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即 倡导、赋权 与 协调。

树立健康观念,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

1、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 2、行为的构成要素 : ⑴行为主体——人。

⑵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⑶行为环境——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⑷行为手段一一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 ⑸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生理和心理 变化。美国心理

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 S-O-R 行为表示式。 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3、 人类行为的分类:

⑴本能 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 为、睡眠等。

⑵社会 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 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 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4、 人类行为的特性

⑴目的性 :目的性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 重要标志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 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⑵可塑性 :通过不断地学习、 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人类行 为的可塑性。一般而言,年纪越小,其可塑性越大。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教育。 ⑶ 差异性 :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5、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有六种,即 反射、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 ⑴反射: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反射,

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

为相联系。 如看到突然飞来的物体, 人立即产生的躲避行为。 反射为人类的适应行为奠定了 基础。 ⑵自我控制: 当某种行为可导致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 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 制,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

⑶调试: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 般发生在协调矛盾、解决冲突的过程中。

⑷顺应: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方式(如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顺应的适应性行为)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⑸应对:指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 或长远的需要。 ⑹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6、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⑴被动发展阶段一在 0?3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 儿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为。

⑵主动发展阶段—在 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 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如 5 岁问为什么。

⑶自主发展阶段—自 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 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 他人、 环境、 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

⑷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 持续终生, 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 但由于 环境、 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 和提高。

7、 影响行为的因素 :人类行为由 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 即受遗传、环境及学习因素 的影响。 ⑴遗传因素: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

⑵环境因素: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 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

⑶学习因素: 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 人类一般通过 3 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 ①通 过无意模仿获得日常生活行为; ②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 羡慕的行为, 如演员的举止 等;③通过强迫模仿获得规定行为,如队列训练

二、 健康相关行为: 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 分促进健康行为 和 危 害健康行为 两类。

1、 促进健康行为:简称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 为。 ⑴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

① 有利性一行为有利于自身、他人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 ② 规律性一行为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

充实

-

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 调试一

③ 和谐性—行为与所处环境相和谐。

④ 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一致。 ⑤ 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 ⑵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型

① 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污染环境、积极应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③ 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 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 不滥用药物 等。

④ 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 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事故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等。

⑤ 保健行为—指有效、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如定期体检、 预防接种、 患病后及时就医、遵医嘱等行为。

2、 危害健康行为 简称危险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⑴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① 危害性—行为对自身、 他人、 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如吸烟行 为。 ② 明显和稳定性一行为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偶然发生。 ③ 习得性一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 ⑵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

① 日常危害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 职业活动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 如吸烟、酗酒、 缺 乏体育锻炼等。

② 致病性行为模式—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发生密切相关, C 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

③ 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健康、 疾病康复的行为,如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

④ 违规行为一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 三、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1. 知信行模式(KABP或KAP )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 为三个连

如合理营养、 充足睡眠、 适量运动等。

如离开

② 避开有害环境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

如, A 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

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知识--T信念--T行为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 态度, \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 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 变是 目标 。其中 关键步骤 是确定信念, 改变态度。 以戒烟过程为例。 为改变一个人的吸烟 行为,使其戒烟,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 从而使吸烟者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念, 产生自觉、 自愿戒烟的积极态度; 最终才可能产生 戒烟的行为

2.

健康信念模式(HBM )是运用

社会心理方法解释 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 念模式认为: 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 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 的认识⑴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①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②对疾病易感 性的认识⑵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①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②对

也称效能期待或

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⑶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 克 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健康信念模式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 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其次,使他们坚信: 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 采取相应的促 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 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第三章 健康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一、 健康传播的基本概念

1、 传播:是一种 社会性 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 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 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2、 传播的要素

⑴传播者: 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 在社会传 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

⑵受传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 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

⑶信息与讯息: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 有完整意义的 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 互动的目的。

⑷传播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 是讯息的载体,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 带。 ⑸传播效果:是传播对人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 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3、 传播的分类: 按照传播的规模,可分为 5 种类型 。

⑴人际传播 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 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的最基本传播形式。 ⑵群体传播 是指组织以外的小群体(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⑶大众传播 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广播、 电视、 电影、报刊、 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 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⑷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有组织、 有领导进行的有 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现代社会中, 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即公共关系学。 ⑸自我传播 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4、 健康传播:是指 通过各种渠道,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 维护和促进 人类健康而收 集、制作、传递、分享 健康信息 的过程。健康传播具有以下 4 个特点: ⑴传递的是健康信息 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⑶传播的过程具有复合性 ⑷对传播者有特殊素质要求。

二、 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指人与人之间 面对面 直接的信息交流,个体之间相互沟通。 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 最基本 传播形式。

1. 特点:⑴是全身心的传播:多感官传递接收信息

达到

⑵以个体化信息为主:情感信息交流占重要地位。 ⑶反馈及时。

2?健康教育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

(劝服是最有助于有效交流的技巧。)

⑴咨询 —针对前来咨询者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其澄清观念,做出决策。

⑵交谈 —通过与教育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 帮助其改变相关态 度。 ⑶劝服 —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 ⑷指导 —通过向健康教育对象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

3?人际传播的技巧

⑴谈话技巧

① 内容明确:一次谈话围绕一个主题

② 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应适当重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③ 语速适当:给对象思考、提问的机会。 ④ 注意反馈

⑵提问技巧

① 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具体,对方用简短、 确切的语言即可做出回答,适 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

② 开放式提问 :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 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

③ 探索式提问 :又称探究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的问题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问题,如 为什么 \,以了解对方某一问题、认识或行为产生的原因。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人了解。

④ 偏向式提问 :又称诱导式提问。 偏向式提问的问题中包含者提问者的观点, 以暗示对方 做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 .适用于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

⑤ 复合式提问 :复合式提问的问题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 提问易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故应避免使用。 ⑶倾听技巧 ①集中精力②及时反馈 ⑷反馈技巧

① 肯定性反馈 —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时,应适时插入 性语言或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予以肯定,以鼓舞对方。

② 否定性反馈 —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 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 ③ 模糊性反馈 —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 和立场的反应, ⑸非语言传播技巧

① 动态体语 —即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 如以注视对方的眼神表示专心倾听; 以点头的 表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以手势强调某事的重要性等。

② 仪表形象 —即通过适当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对方的信任、 接近。 ③ 同类语言 —即通过适度地变化语音、 语调、节奏及鼻音、 喉音等辅助性发音, 以引起对 方的注意或调节气氛

④ 时空语 -即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所产生的语义来传递信息。 三、群体传播

1?特点

态度

\

此种

\是的 \、 \很好 \等肯定

可做出无明确态度

⑴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

⑵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越强, 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 越有 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⑶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 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 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⑷群体中的 \舆论领袖 \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 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 入点。

2?小组讨论:是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组人围绕主题进行座谈讨论。

选择适当主持人、做

好准备、掌握讨论技巧、是确保讨论效果的关键。 ⑴小组讨论的步骤

① 明确讨论主题:讨论前先拟定提纲。提纲包括目的、问题、内容及预期目标。 ② 组成小组:人数一般以 6?10人为宜。 ③ 选择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

1小时左右;地点舒适、方便为宜。

④ 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圆圈式或马蹄形。 ⑵主持小组

护理健康教育学word精品

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1、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adwf4s0cm3sk4u09qt56trx0171wu00ev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