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MA14 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的行动。P190 MA15 矩阵制
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 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即构成矩阵。P158 MA16 控制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过程。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7 领导
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原答案不够
准确)P229
MA18 企业经营目标
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
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P43 MA19 企业文化
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 MA20 人员配置
有关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选拔、培养和考核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一项重
要职能。
MA21 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
在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 各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并通过利 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MA22 他律
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 MA23 体系惯性
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包括业务活动和 管理体系两个层次。 MA24 协作意愿
正式组织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协作意愿意味着个人 自我克制,个体行为非个体化,凝聚的个人努力。 MB1 行为
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集体生活和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行 为关系到现阶段企业状态。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可提高未 来的行为能力。 MB2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求和欲望。当人们缺少所需事物而引起物理或心理紧张时,就会 产生需要,并为满足而采取行动。因此,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MB3 业务规范
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 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多为定性的,程序性强,是人们用来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有力手段。 MB4 诱导
诱导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改变和影响个体行为手段,是指利用各种需求因素来诱发和引导
第 2 页
个体的方式。诱导的基础是人的基本需求,包括先天的和后天形成的各类需求。 MB5 诱因
可以利用来诱发和引导个体的各种需求因素,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的因 素。
MB6 正强化
利用强化物刺激行为主体,来保持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新出现的频率。 MB7 正式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和力的系统。 MB8 直接控制
从事控制性工作的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自己采取行动与环
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的成果,是一边观察成果的反馈,一边采取适当修正行动的控制方式。 MB9 职务轮换
这是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 员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从事各项管 理工作或高级主管作用的能力,是培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方法。 MB10 自律
(P170)是在涉及个人行为的管理时,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 MB11 组织结构
(P146)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MB12 国际化经营
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可能就会考虑将其业务领域向世界范围,以期进一 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MB13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名公司、两合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这些企 业形态。由于这些企业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方面的限制,所以私营企业也就是中小企 业。
MB14 分公司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 业。
MB15 子公司
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不是母公司本身的一个组
成部分或分支机构;已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董事会,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此承担有没责任,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母公司通过股权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向 和主要负责负责人的任免进行控制 MB16 两合公司
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它是介于无限 公司和有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式。 MB17 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 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MB18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 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 3 页
MB19 管理过程学派
MB20 管理科学学派
MB21 权变管理学派
管理上权变观点认为,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管理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 力量都处在变动之中,不可能找到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能解决一切管理问题。权变观
点强调的是变动的情况下寻求合理的方案)。 MB22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流派当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六大学派之一近代行为科学家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提出的 “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该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 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的激励,领导方式。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
面对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得一个重要方面。 MB23 经理角色学派 MB24 经验管理学派
重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
例分析的流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戴尔等。
简答题 A 类
JA1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何在 其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 资本证券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资本证券化形成的资本集
中。
2. 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财产无关。
3.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这是指股东委托董事会负责资产使用和收益,所有者不负责
资产经营管理,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
4. 公司帐目公开。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或亏损弥
补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鉴定,在一定时间内公告。
JA2 计划制定的意义何在
计划系统是企业组织中用于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规范体系。计划的制定 对计划制定者本人及其所在部门具有重要意义,对上级管理部门及与之有协作关系的其他个
人和部门,对与计划承担者有业务联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计划者的意义。计划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环境变化关键因素 的认识,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把握环境的能力;计划的制定对明确的工作目标,落实具体适用
的行动措施,从而为计划者提供工作依据。
(二)对企业组织的意义。计划制定过程是理解环境变化,组织内信息沟通,相互协调 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计划实施提供准备,并最终形成企业总体计划,组织结构确定的基本框
架才有了用武之地。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上级管理者通过和计划承担者的相互作用施加影响。 另外,计划制定促使组织中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使计划形成有机的整体。
JA3 简述非竞争式的竞争战略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竞争,也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理想的状态是减轻或避免 激
第 4
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获得发展和盈余,其根本是把握竞争与非竞争的平衡。非竞争战略不是
回避或消除竞争,而是在市场已有竞争对手或存在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设法减缓竞争程
度的战略。
为避免直接竞争,培植自身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对某种竞争要素的垄断来排除竞争,从
而获得利润。
(一)通过设置进入障碍,可以限制进入市场的企业数量,达到缓和竞争的目的。通常 的 方法有利用法规制度,寻求政府支持;利用技术创新使自身在短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
行业,利用初期高投资规模,可以有效限制新加入者的数量。
(二)企业间有意识的联合,可以维持行业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是减少敌对行为实现 竞争缓和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同时存在危险,主要表现在失去顾客和同行的信赖,弱化自身
竞争能力。
(三)没有被满足的顾客要求,即代表了未被开发或充分开发的市场空间。较早进入这一 领域的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通过信息积累,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敢于革新市场秩序,
对企业创造这一市场某种垄断要素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通常难以对某种要素维持长期垄断,但却可以保持在诸如产品性能、设计、
价格、质量、服务或营销手段等某些换型环节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JA4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人们这些非正式交往和相互作用会给个人的经验、知识、态度、情感等心理因素以重要影响。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 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不易辨认。
(二)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非正式组织是以个人心理特征为基础 形成的,个人之间协调程度高。
(三)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而非理性侧面。相对于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体现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的因素。
(四)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 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JA5 简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人与人之间非正式接触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基础、习
惯、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确定的沟通和理解顺利实现,为正式组织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离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 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的、机械性的行为系统。有了人们相互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感 情交流、认同、刺激,才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这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客观上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运转。
(1) 促进信息沟通
组织中不可能事无巨细都通过正式的信息沟通来传递,事实上非正式组织承担了相当可
观的信息沟通量。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共同理解基础和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了条件,
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果。此外,非正式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沟通过程。
(2)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非正式组织给个人提供了某种感情交流、心理认同、相互理解等方面的心理满足,甚至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