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企业选址中的区位粘性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企业选址中的区位粘性问题

叶广宇,刘美珍

【摘 要】摘 要: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遵循区位理论的指引,将企业选址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区,这个基本事实表明区位理论对企业选址的解释存在缺陷。文章试图从区位粘性的角度弥补理论缺陷,增加区位理论对企业选址的解释力度。文章在综述区位理论的基础上,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区位粘性,采用路径依赖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对区位粘性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出生于小城市的中国企业区位选址的实践分析了区位粘性的构成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非理性决策因素、商业模式的地域关联性、社会资源优势、集聚效应、洼地效应以及政治资源优势等六种因素构成了区位粘性的基本内涵,并形成了企业原址对企业的强大粘着力,对企业选址决策具有强烈的影响和作用,只有在外在的冲击力强到足以打破区位粘性时,企业才会做出再选址决策。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1(000)002 【总页数】7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选址;区位粘性;区位理论

一、引 言

企业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迈克尔·波特关于“地点的竞争力”的论述更是直接将企业竞争力与地点联系在一起[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出生于小城市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源瓶颈和市场与非市场制约,于是萌发了重新选址的想法。企业竞争力与企业选址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重新选址(如选址中心城市)可以

获得区位优势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在原址(出生地)可以获得“本土的就是国际的”这种特殊竞争力。

区位理论作为研究企业选址问题的主要理论,有效地解释了企业重新选址的原因和新区位的选择[2-3]。然而事实上,企业的区位表现出很大的惯性。在中国城市差异化明显的今天,尽管企业选址中心城市可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真正做出再选址决策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都坚持选址出生地(即不重新选址),如阳江的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云浮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顺德的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个基本事实表明区位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有效解释企业选址出生地的问题。

学者们从其他角度对出生于小城市的企业选址出生地的原因做出了部分解释,现有研究表明,政治资源[4]、洼地效应[5]、网络嵌入[6]等因素是出生于小城市的企业选址出生地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事实上构成了企业出生地的区位粘性,即企业选址的阻力。区位粘性的存在一方面限制了企业在更广泛范围内选址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有效解释企业选址出生地的行为。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在回顾区位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区位粘性”的概念和理论解释,论述区位粘性的构成因素以及区位粘性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选址出生地的影响,从而与区位理论解释下的企业搬迁问题形成理论呼应,增强企业选址理论的解释力,为出生于小城市的优秀企业的选址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解释。

二、区位理论综述

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用来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位理论的诞生就是为了找到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的最优区位,因而区位理论一直都是企业选址决策的主要理论。从1826年冯·杜能提出农业区位理论[7]至今,区位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和现代区位理论的繁荣期。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1920-1960年)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的传统区位理论[8-9]体系为代表,其完成了区位理论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和综合,也成为工业革命前后企业选址的最主要理论依据。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1960-1980年)的主要贡献有以戴依(R.H.Day)、赛门(H.A. Simon)、史密斯(D.M.Smith)等为代表的行为区位理论和以梅西(D. Massey)、布劳戴尔(F.Braudel)、瓦伦斯泰因(I.Wallerstein)、默德尔斯基(G. Modelski)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区位理论。行为区位理论实现了区位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向“行为人”假设的转变,结构区位理论将企业选址决策的区位因素扩展到社会文化因素、结构因素和系统因素等。现代区位理论的繁荣期(1980年至今)以邓宁(Dunning)、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和迈克尔·波特(M.E.Porter)为代表,分析了规模经济、外部性、向心力或离心力及区位竞争对企业选址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企业选址问题的重视,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叠加和演进。金融市场、营销网络、通讯设施、商业文化等因素相继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制度和政策环境也成为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10]。贸易壁垒、民众对外资的态度、金融管理制度、企业运行状况、法律完善程度、政策优惠等都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11]。从现有文献来看,区位理论重点关注的是区位优势因素,即企业选址目的地的区位优势,而很少关注企业原址对企业的挽留作用,即本文所指的区位粘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位理论的发展,也使区位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

选址决策时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事实上,企业选址需要同时考虑企业选址目的地和企业原址的作用,选址目的地的区位优势是企业选址的驱动力,企业原址的区位粘性则是企业选址的阻力。显然,区位理论在充分关注选址目的地区位优势吸引力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原址区位粘性对企业选址的阻力,因而它只能有效解释企业重新选址的行为,而无法解释企业选址出生地的行为。

三、区位粘性的含义及理论解释

(一)区位粘性的含义

区位粘性是指企业原址(或企业出生地)对企业所具有的粘着力,或者说企业与其原址(或出生地)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使企业很难离开或脱离的经济现象。“区位粘性”这一概念来源于空间经济学[12]。空间经济学提出经济活动具有区位粘性[13],Van Steen的研究发现不同行业间的区位粘性存在差异:从事农业、零售和大众服务,旅店和餐饮等行业的企业具有区位粘性,而从事企业服务、建筑、交通和批发活动的企业区位粘性很弱,迁移的动机更强烈[14]。A rm strong&Taylo r认为通过区分生产和最终需求部门以及市场区位对企业迁移的重要性可以对区位粘性做出合理的解释:服务于本地或本区域消费者的企业更具有区位粘性,而具有更大消费市场的企业区位粘性较弱,迁移性较强[15]。 空间经济学认为区位粘性是路径依赖的结果。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会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或路径,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会逐渐适应并强化这种模式或路径,而改变这种模式或路径则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16]。当企业在某个区位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或路径时,这个区位就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了粘性。当区位粘性足够强时,即使其他区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企业也会受区位粘性的约束而难以搬迁。因此,正是由于区位粘性的存在,企业的区位才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区位粘性的理论解释

尽管空间经济学对区位粘性的界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深刻理解区位粘性则需要从路径依赖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

1.路径依赖与区位粘性。路径依赖指经济发展与经济制度的演变通常受到人们过去选择的影响[17]34。道格拉斯·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17]56,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路径依赖也同时意味着路径锁定,即阿瑟的路径锁定效应[18]。人们一旦向前迈出一步,就意味着两个问题已经很难改变:与这一步同步的所有其他机会都已经丧失,即存在着巨大的机会成本;这一步一旦迈出,就很难回头,即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或修正成本。在行为心理学中,路径锁定效应是指人们一旦形成某种行为规范就很难改变这种规范的现象。 Teece等人认为,企业惯例所构成的有限组合体严重约束了企业的战略选择[19]。企业对其所处的区位具有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是指企业在其所处区位的长期经营活动已经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及其商业模式与其所在地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系。企业的资源是基于其所在地而逐步积累起来的,企业的能力是基于其所在地而逐步培养起来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其所在地的各种商业活动建立起来的,这些联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强化从而进入锁定状态。此外,企业对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都会在长时间的适应中形成路径依赖。如果企业离开原址,一来必须割舍已经投入的精力、资本和感情,二来需要重新积累资源、培养能力、改变商业模式和重新适应新环境。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以及修正成本的存在及其巨大影响,使得企业难以脱离出生地。

2.网络嵌入性与区位粘性。Granovetter认为,网络嵌入性是指企业经济行为嵌

企业选址中的区位粘性问题

企业选址中的区位粘性问题叶广宇,刘美珍【摘要】摘要: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遵循区位理论的指引,将企业选址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区,这个基本事实表明区位理论对企业选址的解释存在缺陷。文章试图从区位粘性的角度弥补理论缺陷,增加区位理论对企业选址的解释力度。文章在综述区位理论的基础上,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区位粘性,采用路径依赖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a9n86qmsz9pugm7qnnb9acj39qpyw00ej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