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及MRI诊断的研究进展*
陈更瑞① 方华盛①
【摘 要】【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P)脱落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斑块是否稳定并及时对其进行临床干预,在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PC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斑块的易损成分及类型。超声诊断﹑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医学等影像学手段均能够诊断CP,而CTA及MRI对CP诊断研究最具有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现就CTA及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7(014)031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现已成为我国居民第1位致死性疾病[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导致的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作为影响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备受关注,其具有多发﹑易破裂及诱发血栓形成等特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与斑块内成分﹑斑块的分布及管腔的血流动力学紧密相关[2],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神经症状密切相关,尤其是具有破裂纤维帽斑块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提高[3]。因此,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而正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其干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4]。所以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斑块的易损性并及时对其进行临床干预,是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目前,对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诊断的影像学手段主要有超声诊断﹑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医学等。现将CTA及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研究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改变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生,继发钙化﹑出血及血栓,形成斑块,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管腔狭窄,严重者发展为管腔闭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由斑块破裂脱落的栓子栓塞颅内血管或颈动脉狭窄引起。
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富含脂质﹑纤维帽薄﹑钙化少﹑斑块内易出血,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栓子脱落的重要来源[5]。而钙化斑块密度高,因其与血管壁结合牢固,不易破裂及脱落,风险较小,被称为稳定斑块,造成远端栓塞的机会较少,脑梗死发生率低[6]。 斑块的稳定与否取决于胶原成分﹑平滑肌细胞与脂核间的比例,胶原是“纤维帽”的主要结缔组织成分,平滑肌细胞位于胶原之下,“纤维帽”下为脂核;不稳定斑块为偏心性斑块,斑块存在表面溃疡,有薄的“纤维帽”或局部“纤维帽”变薄,斑块内出血,破裂“纤维帽”下血栓形成,炎症细胞浸润,斑块新生血管,小结节钙化,胶原含量少,易发生破裂[7]。
所以,区分斑块不稳定性的研究尤为重要,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以各种临床手段及早判明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及类型,并给予有效地干预治疗防止脑血管事件的发生[7]。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A及MRI诊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定:在横断图像上测量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将斑块分为:脂质斑块(50±12)HU,纤维斑块(89±31)HU,钙化斑块(489±113)HU,及混合斑块[8]。软斑块及硬斑块鉴别:轴位图像上测量斑块CT值,把同一层面上CT值大于正常管壁CT值的斑块定为硬斑块,CT值小于正常管壁CT值的斑块定为软斑块[9]。软斑块为易损斑块。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图像评价标准:正常:颈动脉管壁无增厚,无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钙化斑块(CT≥120 HU),表面光滑的纤维斑块(CT50~119 HU),钙化为主的混合斑块;易损斑块:软斑块(CT≤50 HU),表面粗糙的纤维斑块﹑溃疡型斑块及混合斑块[10]。
MRI对斑块的诊断标准:薄纤维帽增强T1WI表现为未能显示均一线样强化的纤维帽;纤维帽不均质表现为纤维帽厚薄不一,信号不均匀,表面欠光滑;纤维帽破溃表现为在增强T1WI上未见线样强化的纤维帽,局部管腔形态不规则,可见龛影或邻近管腔的出血;斑块内出血表现为T1WI级TOF序列斑块内的高信号;斑块内钙化于各序列表现为无信号区[11]。
3 传统螺旋CT血管造影对斑块的研究
在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中,常时新等[7]得出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血管壁强化程度越高提示斑块稳定性越差。CTA对钙化斑块的诊断率达到100%,对软斑块(特别是有大的脂质核心和大的斑块内出血)的显示与病理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够很好地发现斑块表面的溃疡[12]。CTA对钙化斑块敏感,对斑块较大溃疡和出血也可清楚显示,缺陷是对粥样硬化血管壁结构显示稍逊于MRI[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