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说教材
本节选择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物质的微观性以及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间隔)。
本节课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物质世界跨向微观世界的第一课,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初次了解,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对于化学学科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性质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安排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知识水平来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例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生活经验来说,学生已经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体会,但是还不能正确解释,所以本节课要注重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的三条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存在间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微粒特点的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分子的三条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存在间隙。 【难点】
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探究法,设疑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说出两句俗语:“墙里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让学生思考其原因,学生回答花香可以传播,酒香可以扩散,但是回答不够准确,所以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新课。导出课题。
通过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讲授三个知识点:分别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以及分子间存在间隔。
关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呈现图片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先向学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尽管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确实是存在的,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子显微镜观察水,让学生去观察,直观去感知微观粒子,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且思考分子具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关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的内容,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向学生提出问题:酒精擦在皮肤上很快会消失,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得出酒精会蒸发,猜测分子会运动。接下来会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视频播放实验来进行验证,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再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下干得快?为什么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学生能够回答得出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关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内容,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把各50ml的水和酒精混合之后,让学生去观察混合之后的体积,学生观察到体积小于100ml,得出酒精和水混合时填充了空隙,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分子间存在间隔。我又提出问题:固体、液体及气体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有什么变化规律?学生结合氧气经过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可得出分子间间隔规律为气体液体,我又补充说明分子之间间隔的一般规律为:气体液体固体。
这一环节中直观的实验和例子,一方面有利于辅助学生对于微观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结合分子的性质解释“墙里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
不仅可以解决导入遗留的问题,而且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