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2012年 1月修订)
一、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 ICD-10 编码: C18.902)。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不愿放化疗者或不能放化疗者, 行大肠癌切除 术后复发转移者,大肠癌晚期未行手术且不愿放化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中国常见恶性 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大肠癌》。
2、证候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 《肿瘤中医诊 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大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热毒雍滞型、(2)痰瘀互结型、(3)脾虚湿盛型、(4)气血两 虚
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 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 ICD-10 编码: C18.902) 。 2、 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编码:C18.902)的患者。 2、 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
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片,必要时肺部CT (肺转移患者) ( 6)腹部 B 超或腹部 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 脑部影像
学检查、骨扫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血型、配血、超声 心动图、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 1 )热毒雍滞型
主症:腹部疼痛阵作, 大便次数增多, 下脓血和粘便, 里急后重, 寒热腹胀,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化滞
方药:龙葵30g、石见穿30g、舌蛇草30g、半枝莲30g、莪术 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土茯苓30g、米仁20g、红藤30g、败 酱草30g、地榆
10g、藤梨根30g、马齿苋30g
( 2)痰瘀互结型 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延,腹胀便溏,
腹部可扪及 包块, 质地坚硬, 固定不移, 舌边暗紫, 或质紫, 或见瘀斑, 脉细涩。
治则: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夏枯草30g、牡蛎30g、拔契15g、山慈菇15g、穿山甲 I0g、三棱
I0g、莪术lOg、半夏lOg。
( 3)脾虚湿盛型
主症:腹部胀满作痛, 大便带粘液或脓血, 胃纳不佳, 形体消瘦, 腹部可扪及包块,苔白或腻,脉细。
治则:温补脾肾,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0g、生熟苡仁各 20g、舌蛇草30g、石见穿30g、焦楂曲各15g、炒谷麦芽各15g、炙
鸡金10g、炙甘草5g。
(4)气血两虚型 主症: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 自汗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炒当归10g、生白芍10g、 熟地10g、阿胶
10g、茜草10g、炙鸡金10g、炙甘草5g。
(5) 对症加减 腹胀腹痛:川楝子、玄胡索、广木香、枳壳等。 粘液血便:地榆炭、马齿苋、仙鹤草、茜草炭、大黄炭等。 腹水:土茯苓、大腹皮、茯苓皮、车前子、泽泻等。 (6) 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对一些肿瘤晚期未手术、 或术后复发的患 者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半 枝莲、半边莲、红藤、蜂房、蜈蚣、鳖甲等。
(7)中成药可选择: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补脾益肠丸、 参苓白术丸、 平消片、补中益气丸、肠胃康颗粒、真芪扶正胶囊、芪胶升白胶囊、 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六味安消胶、养血健脾糖浆等。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
芪扶正注射液、
华蟾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 腹胀便秘患者予以外贴 “行 气通便贴”、腹
胀腹水患者予以芒硝外敷等。
4、 内科其它治疗:患者既往疾病基础用药。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泻、便秘、粘 液血便、神疲乏力
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 院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