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印度文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印度文化 一、文学 1、文字

哈拉巴印章文字:2.5CM见方 天青石、陶土、象牙、铜 摩亨佐·达罗出土 雅利安梵语:吠陀经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俗语 (梵语:Samskrita,意为“整理好的”,引申为“完美”、“文雅”) 吠陀经梵语:用来书写《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的最古老的梵语 史诗梵语:用来书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典梵语:称其它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等著作所用的语言。

俗语:民间雅利安人所用的梵语的各种方言,主要指摩揭陀语、半摩揭陀语、巴利语 2、吠陀文学(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 婆罗门教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

《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最具文学意义,四大本集成书于BC1500-BC500,韵文作品 吠陀文学指文献中富文学性的成分,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 3、史诗文学(产生于与刹帝利王族关系密切的“苏多”阶层) 重要标志:印度两大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诞生

《摩诃婆罗多》被认为印度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内容被视为印度人民的圣经,被誉为印度文学史上的《伊利亚特》BC4世纪成书,作者:毗耶娑 《罗摩衍那》作者:仙人蚁垤,成文于2世纪 4、往世书文学

《往世书》又译“古事记”、“富烂那”,印度教百科全书,基本用诗体写成,行文多问答 《薄伽梵往世书》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描写黑天,为最具影响力的往世书 5、佛教文学

巴利文佛教文学、梵文佛教文学(因佛教典籍有巴利文和梵文经典两大类) 巴利文佛教“三藏”:经、律、论 经、律包含较多文学成分 律藏由《经分别》、《犍度》、《附篇》组成,《犍度》较有文学趣味 经藏《小尼迦耶》、《法句经》包含格言诗、偈颂诗、民间故事、寓言

《佛本生故事》是《小尼迦耶》第十部经,是一部体系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致分7类: 寓言故事:主角多为动物,隐喻人间各色人物

神话故事:主角为蛇精、仙鸟、罗刹,不乏对人类社会的映照 报恩故事:将人与动物对比,劝谕人心向善

魔法故事:主角基本是人,劝人不要贪财或心术不正 笑话故事:主角为愚人或智者,以幽默讽刺见长 道德故事:多劝人积德行善

世俗故事:描写男女青年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取爱情的成功 梵文佛教文学:《大事》、《神通游戏》 6、梵文古典文学

特点:情节的非现实性和大量作品以恋爱为主题,文学和宗教混合在一起 体裁:诗歌、戏剧、故事、小说

诗歌:出现了伐致呵利、马鸣、迦梨陀娑等著名诗人

伐致呵利:梵文古典文学初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人,生活在公元初期,诗集《三百咏》(《世道百咏》、《艳情百咏》、《离欲百咏》)在印度长期广泛流传 马鸣:长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迦梨陀娑: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杰出代表、世界公认的大诗人和大戏剧家,使梵文诗歌与戏剧创作达到难以企及的巅峰,印度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巨擘。代表作:《云使》

《云使》是印度文学史上第一部抒情长诗同时也代表了印度古代抒情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戏剧:现存最早的梵语戏剧为马鸣的三部戏剧残卷,20世纪初于新疆吐鲁番发现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为其三部戏剧中的代表作,(另两部《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优哩婆湿》)也是梵文戏剧文学的最高典范。

小说:在两大史诗、古典梵语叙事诗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存最早的这类作品产生于6-7世纪,见下 苏般度《仙赐传》,典型的形式主义小说,创作旨趣在于施展修辞技巧 波那《迦丹波利》,充满浪漫和幻想色彩的长篇小说,号称旷古未有的奇书 檀丁《十王子传》,富于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讲述了十王子的传奇经历。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是其重要艺术特色。 二、哲学 1、《奥义书》——古代印度哲学的源头

《奥义书》并非一本书,而是一批专门阐述婆罗门教宇宙观、人生观和解脱观的哲学经典,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有关世界终极原因的哲学思辨。 影响后世的四种学说:“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智慧瑜伽” 2、婆罗门教六派哲学——笈多王朝时期形成

派系 创始人 代表作 重要理论 数论派 迦毗罗BC3C 《数论经》 “因中有果论”

分析万物起源:源于一未显出状态的物质,自性,由喜、忧、暗组成 瑜伽派 波颠阇利 BC2C 《瑜伽经》 “八支行法”

禅定以达到三昧的境界

胜论派 伽那陀 BC2C 《胜论经》 原子论、六句义说

原子的基本形态是地、水、风、火。原子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永恒不变,而由它构成的事物却可变,事物由原子聚合而成,也由原子分散而消失。 正理派 乔达摩 BC1C 《正理经》 “五支论法”

以研究认识论和逻辑学为主要宗旨,把人的认识分为“确切认识”和“非确切认识” 弥曼差派 阇弥尼 BC2C 《弥曼差经》 “审查考究”

把人的认识分6种:现量(知觉)、比量(推理)、圣言量(证言)、譬喻量(类比)、义准量(推定)、无体量(非存在)

吠檀多派 跋达罗衍那BC1C 《梵经》 “梵我”

8世纪商羯罗改革吠檀多学派,使之成为印度教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 3、佛教哲学

释迦牟尼的初期佛教哲学:以探讨人生问题为主要宗旨的 四谛说:四种真理,苦、集、灭、道

缘起说:十二因缘论(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五蕴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诸法无我说:反对永恒精神实体,包含无神论的因素 龙树的大乘中观派哲学:(AD2-3C)

源起性空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缘关系和条件而产生的,万物皆空 八不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二谛中观说:俗谛认为一切事物是有,真谛认为一切事物是空,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全面地观察事物,即所谓的“中道”

无著的大乘瑜伽行派哲学:(AD4-5C)

万法唯识说:世界一切现象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由人的精神作用识所表现

三性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分别指虚妄存在、相对实在、绝对实在 4、耆那教哲学

“命与非命”二元论:坚持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二元论 极微论:印度最早的一种原子论学说 七支论法:没有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三、神话

1、 吠陀神话:天上诸神、空中诸神、地上诸神

2、 史书和往世书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阎摩、阿修罗 3、 佛教神话:天上众神、佛陀、四大天王、八部众

四大天王住须弥四宝山,东黄金、西白银、南琉璃、北玛瑙

东胜神洲持国天王多罗吒,身白色,手持琵琶,主乐神,以美妙的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门 南瞻部洲增长天王毗琉璃,身青色,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牛贺洲广目天王毗留博叉,身白色,手缠一龙,群龙领袖,手中之龙又称赤索,见有人不信佛教就用索捉起来迫使其皈依佛门

北俱卢洲多闻天王毗沙门,身绿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产 信徒最多,又名施财天,既是北方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 八部众是佛教八部护法天神

天众: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持国天等

龙众:护卫佛法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有大量珠宝,为海里的富豪

夜叉:半神,与罗刹共生于大梵天的脚趾,毗沙门天王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 乾闼婆:香神或乐神,帝释天的乐师,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 阿修罗:有美女无美食,男极丑而女极美

迦楼罗: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有一瘤,是如意珠,鸣声悲苦,以吃龙(大毒蛇)为生。每天一条大龙500条小龙,直到临死前无法再吃,遂上下翻飞7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一生以龙为食,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仅余一颗青琉璃色的心。在古印度神话中为毗湿奴从骑,众鸟之王,鹰首、利爪、喙,身躯、四肢为人形。 紧那罗:形似人,头有一角,故称“人非人”善歌舞,是帝释天的乐神 摩呼罗迦:大蟒神,人身蛇头 4、 耆那教神话

耆那教的宇宙以一个无头的男人象征,分3部分:右腿包含7层地狱,左腿包含10类小神和两群魔鬼;腰部包含8个环形海洋隔开的8块环形大陆,环绕梅卢山;躯干包含较低的部分劫波,又分为16重天,其上是劫波提塔,又分为14重天 四、宗教

1、婆罗门教:吠舍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

2、佛教:四谛、五戒、十善、八正道(正见、思、语、业、命、精进、念、定) 三次集结:释迦牟尼死后一年 摩揭陀 七叶窟 背诵佛教经典 摩揭陀国王阿阇世支持 释死后百年 印度孔雀王朝 阿育王支持 BC253年 印度华氏城 阿育王支持

BC2世纪 贵霜帝国 讨论和确定佛教三藏内容 贵霜帝国国王迦腻色迦支持 分裂:佛死后100年正式分裂,后又多次分裂,共分成18派

上座部(信奉者为有地位的高级僧侣)视释迦牟尼为师尊,对其言行有分别地对待 大众部(信奉者为一般僧侣)视释迦牟尼为神,对其言行一律肯定

3、耆那教:创始人为大雄—尼乾陀·若提子(BC599-BC527)

教义:世界永恒并非由神创造最重要的是让灵魂转移超脱轮回达到解脱 分裂:BC1世纪 形成天衣派(不允许穿衣)和白衣派(允许穿白衣) 5、 印度教:信奉吠陀、泛神论、三神一体、业报轮回、灵魂解脱 教派:尸摩多派(传统主义派)、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

尸摩多派:崇拜婆罗门教传统遵行古典仪式,教徒占多数,认为梵天为最高神

毗湿奴派:强调禁欲、苦行、素食,教徒额上有U字标记,流行于印度北部和西海岸 湿婆派:流行于克什米尔和南印度,湿婆亦称大自在天

性力派:崇拜三神之妻,不相信业报轮回,反对种姓制度和歧视妇女 五、教育

早期家庭教育:读《吠陀经》,只有婆罗门种姓者 阿什拉姆:古儒私立的经义学校 高等学府:巴瑞萨(学者集会之所)、隐士林(年老退休的婆罗门学者教学之地)

佛教寺院学校:学习分2期,第一期称帕帕伽,8岁入学,第二期称乌帕沙姆帕大,20岁入 佛学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国际著名教育中心,佛教学术中心,释迦生于兹死于兹葬于兹 六、建筑 1、 城市建筑

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城:哈拉巴文化特征为城市文明

哈拉巴时期城市的特点:城市布局整齐划一,房屋都有统一的朝向。 王舍城:列国时代,分新旧2座 2、 佛教建筑

寺庙建筑:鹿野苑佛寺,阿育王时期建造寺庙1200余座

那兰陀寺:建于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12世纪末毁于兵燹

佛塔建筑:印度人称“窣堵波”原是供佛安置佛骨经文和各种圣物的地方

犍陀罗艺术的佛塔特点:多层基坛,出现于贵霜帝国时期,形成于公元一世纪 桑奇大佛塔:BC3世纪,建造历时近300年,最著名,阿育王时期造

伽耶大菩提寺塔:规模宏伟,与桑奇建于同时期,给人以大小相形和谐统一之感 阿旃陀石窟:BC2C开工,AD7C完工,古印度石窟最杰出代表,共29座 埃罗拉石窟:被誉为“雕刻的建筑”、“岩石的史诗”、“印度建筑最奇异的狂想”、“印度岩凿神庙的顶峰”、“韧性的成就”,集印度三教建筑艺术与宗教美术之大成,集建筑、雕刻艺术于一身,无愧于世界石窟艺术之一大杰作,在世界建筑史与雕刻史上无与伦比 埃里芬达石窟:又称“象岛石窟”石窟题材多与印度教有关 七、艺术 1、 雕刻

哈拉巴人物雕像:出土于摩亨佐·达罗 阿育王石柱:以天然岩壁或建造石柱以刊刻诏书,竖立在佛陀生前主要活动场所或通往这些圣地的重要路线上

精灵造像:孔雀帝国时代,药叉女(仙女或精灵)、药叉(男精灵)《持佛药叉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石像高1.63米,印度雕刻史上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女药叉雕像基本范式。 巽伽王朝的佛教雕刻:佛教的的雕刻和以象征性手法表现佛陀形象的艺术品的大量出现 2、 岩画:线条简洁而粗犷有力,表现出原始人的生命活力,人、动物瞬间的动态表现逼真 3、 音乐:屠音(指佛曲)《沙石疆》、《天曲》

乐器:弦鸣乐器、革鸣乐器、体鸣乐器、气鸣乐器 4、 舞蹈:印度古典舞蹈分为南北2大体系和4大流派

婆罗多舞:独舞,舞姿取自并模仿印度雕刻,表现湿婆等神话人物,舞者需屈膝而舞 卡塔卡利舞:意为“故事表演”,以颂神为主,又称哑剧,舞姿造型复杂,舞蹈、音乐、诗歌融为一体,被誉为“艺术的皇后”。以上为南印度体系的舞蹈流派

卡塔克舞:意为“说书人”表现牧神黑天与牧女拉达的爱情故事,旋律急速,节奏明快,全身动作较多,以表现全身体态为特点

曼尼普里舞:主要通过舞者腰身和四肢的轻柔流动来表情达意 寺庙里专门传授舞蹈技艺的女演员叫“提婆达西” 八、科学 1、 天文学

BC4C-BC3C《吠陀支天文篇》古代印度第一篇天文学专文,主要阐述天文学天文历法的实际运用,详细说明了计算与测定太阳月亮及春分点位置的方法,列出27宿的名称

AD499 阿利耶毗陀《阿利耶毗陀论》准确解释了月食、日食成因,准确预算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最早提出日心说。 2、 数学 几何知识:《准绳经》提出勾股定理、记载了面积相等的图形(长与正、正与圆、长与三)的绘制方法,列出计算正方形对角的公式。

发明阿拉伯数字、极大数、极小数、求算平方根、立方根 3、 医学

杰出医学家:BC5C列国时代的苏斯布鲁塔、丹丸塔利

生命吠陀:讲述植物和医药,是印度医学理论的源头涉及肉体、思想、智慧、灵魂,主张人通过饮食、医疗、养生手段祛病、延寿,包括内科学和外科学2个学派,8个分支学科 阇罗迦和妙闻是生命吠陀最著名传人,印度古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阇罗迦:公元1-2C《阇罗迦本集》素有“古印度医学百科全书”之誉 妙闻:AD4C《妙闻集》印度外科鼻祖

古印度文化

古印度文化一、文学1、文字哈拉巴印章文字:2.5CM见方天青石、陶土、象牙、铜摩亨佐·达罗出土雅利安梵语:吠陀经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俗语(梵语:Samskrita,意为“整理好的”,引申为“完美”、“文雅”)吠陀经梵语:用来书写《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的最古老的梵语史诗梵语:用来书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典梵语:称其它宗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a5ba9oum34n7xz5eecp3x5if1klf700av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