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5.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5.3.1 法律法规
5.3.1.1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并定期进行更新。
5.3.1.2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5.3.1.3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5.3.2 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 5.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3.1 企业应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 5.3.3.2 企业应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 1)安全生产职责;
2)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 4)安全生产费用; 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6)管理制度评审和修订; 7)安全培训教育; 8)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9)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
10)风险评价; 11)隐患治理; 12)重大危险源管理; 13)变更管理; 14)事故管理;
15)防火、防爆管理,包括禁烟管理; 16)消防管理;
17)仓库、罐区安全管理; 18)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
19)生产设施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特种设备等管理; 20)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
21)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破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高温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管理等;
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
23)检维修管理;24)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 25)承包商管理;26)供应商管理; 27) 职业卫生管理,包括防尘、防毒管理; 28)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管理; 2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 30)应急救援管理; 31)安全检查管理; 32)自评等。
5.3.3.3 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5.3.4 操作规程
5.3.4.1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3.4.2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 5.3.5 修订
5.3.5.1 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评审、修订:
1) 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2) 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3) 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4) 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 5) 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6) 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7) 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 8) 其它相关事项。
5.3.5.2 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
5.3.5.3 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3.5.4 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4 培训教育 5.4.1 培训教育管理
5.4.1.1 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5.4.1.2 企业应组织培训教育,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 5.4.1.3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5.4.1.4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记录变更情况。 5.4.1.5 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5.4.1.6 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5.4.2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5.4.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5.4.2.2 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
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4.3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5.4.3.1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每年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 5.4.3.2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5.4.3.3 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5.4.3.4企业应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4.4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5.4.4.1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4.4.2 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学时。 5.4.5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5.4.5.1 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4.5.2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
5.4.5.3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5.4.6 日常安全教育
5.4.6.1 企业管理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
5.4.6.2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班组安全
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5.4.6.3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学时。 5.4.6.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5.4.6.5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 5.5 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5.5.1 生产设施建设
5.5.1.1 企业应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5.1.2 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规范管理。
5.5.1.3 企业应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安全监督,保证施工过程处于有序管理状态。
5.5.1.4 企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履行变更程序,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5.5.1.5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5.5.2 安全设施
5.5.2.1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帐。 5.5.2.2企业应确保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做到:
1)宜按照SH3063在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报警信号应发送至工艺装置、储运设施等控制室或操作室; 2)按照GB50351在可燃液体罐区设置防火堤,在酸、碱罐区设置围堤并进行防腐处理;
3)宜按照SH3097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 4)按照GB50057在厂区安装防雷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