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9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作业(三十九)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时间: 月 日

1.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苏联产生这一争论的背景是( )

A.市场经济的理论得到认可 B.计划经济理论被否定 C.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模式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经济学界在经济理论上争论的焦点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是否保留商品生产等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说明大家对已有的经济理论产生了质疑,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所以产生了上述争论,故选D项。

2.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业的发展 C.援助集体农庄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答案为A项。

3.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当时( )

1953—1958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7 1958 总产量 82.5 85.6 105.0 141.2 生荒地的产量 26.9 37.3 38.1 58.4 其他地区的产量 55.6 48.3 66.9 82.8 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 B.注重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同时题干表格信息反映了当时苏联粮食产量总体上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中重点进行农业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

4.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的收入为4亿卢布,1960年上升为16亿卢布,这意味着在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产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斯大林模式遭到彻底否定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 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

答案:D 解析:1960年苏联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项错误;种植业和畜牧业大力推进机械化对产量有重要影响,但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这不是影响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收入大涨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5.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赫鲁晓夫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想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

A.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赫鲁晓夫访问英国,说明并非“敌视”,排除A项;结合所学并根据题干信息“操之过急”可知B项正确;题干中西方国家只涉及英国,排除C项;题干中丘吉尔评价的是赫鲁晓夫改革,而非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排除D项。

6.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斯拉夫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

A.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 B.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决心摒弃斯大林模式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赫鲁晓夫……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所述体现不出赫鲁晓夫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排除B项;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道路模式,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赫鲁晓夫希望学习新的经验应对国内危机,

故排除D项。

7.下图中1971—198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8.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3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

9.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显著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答案:B

10.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这表明,该学者认为(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 B.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 C.应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D.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采取了从经济到政治全方位的激进的改革措施,由于改革步伐过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材料的意思是苏联病入膏肓,需要慢慢调理,才能获得新生,而戈尔巴乔夫违背了这一原则,A项正确。

11.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集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 )

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0a30y2smtp68ub00wtu64vbt01gdv9005h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