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2年4??等教育?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期望理论的?理学家是( A )2-59 A.弗罗姆 C.亚当斯
B.马斯洛 D.修茨
2.按照情感体验来分,态度可以分为( B )3-84 A.正性的态度与否性的态度 C.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
B.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D.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3.发现“?我实现的预?”效应的?理学实验是由______做的。( D )5-169 A.威尔逊 C.雅可夫
B.尼斯贝德 D.罗森塔尔
4.“?为吞没场”效应最早是由?理学家______指出的。( C )6-196 A.罗特 C.海德
B.戴维斯 D.费斯汀格
5.区分了?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的?理学家是( C )8-233 A.奥尔波特 C.卡罗利
B.斯?纳 D.马斯洛
6.个体对???理与?为的主动掌握,称为( B )8-228 A.?我归因 C.?我定型
B.?我控制 D.印象管理
7.以下哪?项不属于牢骚的特点?( D )9-292 A.现实针对性强 C.认识的??性
B.宣泄性? D.情绪性强
8.我们喜欢给予我们奖励的?是因为( A ) 11-320 A.强化 C.得失理论
B.相互作? D.吸引
9.“善恶终有报”的思想反映了( C )10-315 A.平等规范 C.回报规范
B.价值规范 D.发展规范
10.社会交换理论的研究取向是( B )12-347 A.发展理论 C.公平理论
B.互动理论 D.?为理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的。( √ )1-16
2.先进?链式传递,然后发?变化,这种沟通模式称为Y式传递。( √ )2-35 3.?际关系?理学中的态度与?常?活中的态度含义?致相同。( √ )3-81 4.印象管理是?种后天学习的结果。( √ ) 5-172
5.凯利所指的?致性,是指个体的反应是否在不同的时间与场合都保持相同。( × ) 6-91 6.消极的强化会减少个体的?为发?次数与频率。( × )8-246 7.反模仿的?并没有受到群体压?的影响。( × )9-253
8.?我暴露就是向陌??暴露??真实的?我,表达??的想法。( × ) 11-339 9.?私的?为对??是有益但对社会是有害的。( √ )12-349 10.帮助别?的?往往?情更好?些。( √ )10-316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不填均?无分。
1.?际关系的恶化过程:_冷漠_____阶段、疏远阶段到__终?____阶段。2-26
2.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成败的归因结果主要有能?、__努?____、运?和_任务难度_____四种。6-193 3.影响服从的主要因素包括__权威任务的接近程度____和_学习者的接近程度_____。9-274
4.卡罗利区分了?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_问题识别_____、承担义务、_扩展?我管理_____和习惯形成。8-233
5.影响合作的?理学理论主要有_权?理论_____和__合作的协商理论____。12-355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态度 3-80 答: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理倾向。这种?理倾向中蕴含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产?的?为倾向性。它是在社会?活过程中经过经验积累?形成的。
2.睡眠者效应 3-108 答:
由低可信性的沟通者所传递的信息并没有马上发挥出全部?量,这显然与沟通来源有关。但经过?段实践之后会有较?的效果。?则沟通的说服?随着时间?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应”。
3.社会惰化 9-297 答:
群体活动?数的多少与成员活动效率应该成正?,所谓“众?拾柴?焰?”;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时存在着“出?不出?”的情况,这便是社会惰化现象。
4.时髦9-286 答:
时尚又称时髦,它指在?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个群体中普遍流?的,并被?多数所仿效的?活?式或?为模式。
5.?我控制 8-228 答:
?我控制是个?对???理与?为的主动掌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莱维特的?际沟通模式。2-35 答:
莱维特为了探讨?际关系中个体的相互作?的交往模式,于1951年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络进?了实验研究。他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络模式。
(1)圆形传递。在这个模式中没有核?,信息传递过程中群体各成员间处于平等距离。优点是能提?全体成员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满意感,群策群?解决?临的复杂问题。缺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发挥作?。
(2)轮式传递。这种沟通模式以?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向四???传递。优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领导者能发挥作?,沟通中其成员判断的正确性?。缺点是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因此,整个群体??较低。
(3)链式传递。在这个模式中信息?个接着?个地传递。优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领导者效能显著,正确性?。缺点是成员??低,成员的反应是被动作出的。
(4)Y式传递。在这个沟通?络中先是进?链式传递,然后发?变化优点是?作效率?,速度快。缺点是抑制了个体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简述习得?助可能产?的?理问题。7-220 答:
习得?助使?们在?理上产?三个问题。
(1)第?个问题是动机上的,?助的?不再努?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第?个问题是认知上的:?助的?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第三个问题是情绪上的,习得?助能产?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3.简述印象形成的整合模式。5-160 答:
(1)累加模式
对知觉者如何整合信息的?多数研究都认为,知觉者对他?印象形成中的?个重要维度就是对那个?某些特质和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估。 (2)平均模式
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单个特质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个总的印象的。在平均模式中,所追加的新信息其效?要取决于它?已有的印象更好?些还是更坏?些。 (3)加权平均模式
安德森对??的平均模式作了进?步研究和修改,于1981年提出了加权平均模式。按照这个模式,知觉者在形成
印象时,平均了单个特质的评估值,但是他们给予某些特质更多的权重,?给予另?些特质较少的权重。对每?个特质乘上它的权重,再加以平均。
4.简述影响利他?为的情景因素。10-302 答:
(1)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指的是,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时与同其他?在?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为。 (2)情景的模糊性
情景的模糊程度会影响利他?为的产?。任何增加情景模糊性的因素都会起着抑制旁观者采取有效的利他?为。 (3)榜样?物的作?
正如其他旁观者在场时会使想提供帮助的?犹豫不决?样,利他?为的榜样?物会引发其他?的助??为。 (4)求助者的特点
求助者的?些特点会影响利他?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和吸引?、类似性和责任。
5.简述社会对个?产?的影响。9-289 答:
(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的?种共鸣。简?之,就是多数?所?持的意见,即公众意见、群众?论或民意,抑或在?家共同关?的有争议问题上?多数?意见的总和。 (2)牢骚现象
牢骚是舆论的?种情绪表现形式。当意见得不到采纳、某种状况得不到改善时,舆论就会转化成牢骚。或者说,牢骚是?种特殊的舆论,它是?种社会?理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风?
社会风?是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定时期和?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为。它是社会经济、政治、?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表现出?个民族 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貌。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所谓社会助长作?,是指他?在场或与他??起活动可以促进?为效率的提?。同样情景,相反的结果,则称为社会致弱作?或社会?扰作?。
所谓“众?拾柴?焰?”;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时存在着“出?不出?”的情况,这便是社会惰化现象。这种现象意味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情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54 答:
美国?理学家马斯洛将整体论、动?论和对?化因素的强调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对杰出?物的研究,形成?种?
较全?的?格理论。马斯洛在1945年出版的《调动?的积极性理论》?书中,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的需要分为?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在1950年出版的《激励与个性》专著中,他又把?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我实现需要。 其主要观点如下:
(1)?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激励?的?为的直接原因和动?;?某?时期内最重要的需要的强烈程度,取决于这种需要在需要层次序中的位置,以及低于这种需要是否得到满?。
(2)需要的激励处于?种动态?平中,它依次逐渐发展变化。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决定着?的?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后,就上升到较?层次的需要。只有?级需要的满?,才能产?令?满意的主观效果。
(3)需要的满?次序是从低级到?级,如有颠倒或超越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的个性和教育在发挥作?。
(4)每个?都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已。
2.试述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要素。3-104 答: (1)沟通者
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者对于沟通效果的影响涉及到许多??。 (2)沟通内容
也许有?认为,?很有逻辑性的,以雄辩和组织得很好的?法?沟通,会具有最?的说服?,虽然这种看法不?道理,但我们还必须考虑其他许多因素。 (3)沟通对象
即使最有效的沟通材料由最有效的沟通者来传递,如果不考虑听众本?的因素,也不会获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当然不会对任何?个?以同样的?式说同样的话,所以,这部分内容主要讨论涉及到沟通对象的有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