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笔记整理
第一章 绪论 写作的含义:
1. 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形式上) 2.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 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本质上)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写作,标志着现代写作的真正开始。
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心灵领域的空间(内在的主观的)、世界领域的空间(外在的客观的)
现代写作具有工具化特征,有新的思维与思维方法。
现代写作的作用: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实现现代管理的必要 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现代写作的特性:
1.个体的创造性(最本质的):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题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示的独特。 2.实践的操作性(指社会实践):具体体现在“写”与劳动的性质上。 3.动态的综合性(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思想是写作的支撑点;知识是使写作厚重、凝练的保证;
语言是写作的媒介;技巧是作者生活、写作中惊艳和艺术修养综合表现,是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写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
写作的过程(立体复合的动态过程): 物 感 思 文 写作 写作 意化 (构写作 外化 (行
内化
(感写作主体与客体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作者在围绕文章写作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 生活素养 来源:丰富的经历(广度)、广阔的视野(广度)、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深度与密度)。
生活素养的升华: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与密度,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
学识修养(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 构成:专业的知识;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 人格品味 人格品味对写作产生的影响:人格品味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经历由物到意、由意到文);人格品味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格调取决于作者的人格境界,价值来源于作者的思想水平)。 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的作用: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功能,一种美的欣赏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是人掌握世界、创造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 审美理想的创造:按美的规律创造美(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美的创造需要激情;审美创造与知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美学常识和美学理论)。
写作主体的能力: 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
观察对写作的作用: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写作主题的写作素养;能激发写作动机与灵感。
观察能力的构成:注意力(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鉴别力(善于从比较中鉴别“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发挥对客体的鉴别能力,以求观察准确);联想力(建立在事物之间的沟通点)
观察的方法:定位观察(鸟瞰式,脔尝式,聚焦法);移位观察;比较观察(横比,纵比)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感受: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经历感觉、知觉、表象三个阶段) 感觉 知觉 感受 感知是感受的基础与前提
感知 感受的作用:激发写作的热情;捕捉写作的“契机”;积累写作的材料
感受能力的培养: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训练五官的灵敏度,开放五官);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
感受的种类:五觉感受(感受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感受方式) 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讲解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基本特性:间接&概括)。它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
思维形式的类型: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评论性、实用性文章写作);形象思维(文艺创作);灵感思维(灵感的特点有偶然性、顿悟性与瞬息性)。
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由材料提炼主题用到归纳,根据主题需要选择典型的、新鲜的、生动的材料用到演绎);分析与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综合的类型有知觉综合、抽象综合、辩证综合。
思维的要求:思想要深刻精辟;思路要清晰有序;思维要迅捷敏锐;思维要新颖独特。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的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是三种基本思维类型的有机综合,具有敏捷性、概括性、新颖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辐射扩散;辐辏聚合(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