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作者:王璇
来源:《数字教育》2020年第03期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开设新媒体产业课程体现了专业延展性,顺应了国家战略性需求,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新兴媒体产业高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子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新媒体产业导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以跨学科、潜学科的学术视角学习整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和动手创新能力。本研究以翻转课堂模式为主,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微课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社会对接。该模式为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型架构中的运用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社会对接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3-0045-05 收稿日期:2019-11-13 引言
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正在引领着社会生产变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重塑着教育形态,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社会环境千变万化,知识和信息获取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高校中新媒体产业课程新媒体产业导论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开展教学,充分运用微课、慕课丰富课程形式,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探索启发式、合作式、创新式的教学方式,为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产业导论课程的开设目的
近年来,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等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日渐成熟起来。翻转课堂重视教学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过程,通过对课堂中有限的教学时间重新划分,使学生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课上讨论的形式强化教学内容,这种新模式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身份和角色是一种颠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交流及协作完成知识的内化,实现个性化学习。课程通过实施新教学模式拟解决如下问题:其一,通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弥补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差异,通过音视频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二,基于微课的翻转学习具有时空无限制性的特点,学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能够促进其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其三,通过建立“互联网+微课程”的教学形式,真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塑造复合式创新型人才。
二、新媒体产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新媒体产业导论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阻碍性因素。一是既有教材更新速度慢,数据陈旧。业内最新的智能媒体、数据媒体、云媒体等在书中都没有详细的解读,既有教材很难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新媒体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二是传统教授方式有待改进。教师教授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容易在网上追根溯源,知识晦涩且与现实关联性不大,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并认真完成学习过程。三是社会对接与实践能力弱。高校教育教学与各级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较少,学校、社会服务协同创新能力弱。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发展困境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一系列微视频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通过线上视频学习、交流和测试,线下通过课堂活动、项目拓展、技能训练等方式内化知识点,提升能力。不过,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一是“先学难”问题。自由、自主的课前在线学习容易产生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既定课程学习的问题。二是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微视频审查与管理仍然是高校教学中较难把控的问题。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快速学习到知识点?微视频教学对学科体系的构建是否有所助益?这些都难以通过现有教学评估体系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三是教学实施仍存阻力。传统教师大都缺乏微视频方面的编辑制作能力,相比制作数字化的在线视频,他们可能更愿意沿用传统模式进行授课。 四、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发展而来,是布鲁纳对维果茨基思想和理论的丰富与进一步深化。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一定领域内的知识是社会制度与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圈层和群体有秩序、有规则地协商与互动的产物。它强调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学习与构建的过程,是与他人在不断协商、参与和互动中加以修正和调整而完成的动态结果。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知识[1]。文化知识的内化表现形式为群组性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内化表现形式多为围绕特定实践活动形成的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将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知识信息内化为个体的、独立的个人理解;实践共同体通过实习小组、创客小组的形式要求学习者参与到某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和实践把有关概念、语言符号和规则等外部动作内化为内部的心智动作,达到逐渐自如地理解和参与该社会活动的目的。 (二)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目前我校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建立了OUC(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海洋大学)在线课程中心。OUC在线课程中心支持多种教学模式与
设计,主要分为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以授课时间为主的课程、基于教学内容的课程建设、翻转课堂四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和课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传统翻转课堂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学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社会对接。 1.课前学习阶段
该阶段,教师首先要上传5—10分钟的系列微视频到系统中,其中要穿插图文、PPT、动画、视频等元素,引导学生进行系列化的学习。学生在登录课程中心后需要完成在线自我分类,确定所属学习者类型,系统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期望、习惯、方式推荐其适合完成的课前主题学习内容。系统分为“由小及大”和“由大及小”两种学习方式,将不同节点的微课按照差异化的学习先后顺序展示出来。课前学习内容建设主要由教师完成,也可通过邀请校外知名从业者录制名家讲堂的形式完成。
但是,翻转课堂的在线学习形式可能会导致假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等情况。假性学习是指学生虽然点开了学习视频,但之后可能就会产生玩手机或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行为,造成一种看似在学习的假象。替代性学习是现实课堂的一种投射,即有的学生可能将学习视频打开后就交由学习较好或较认真的同学托管,如果中间出现交互操作,则可由该同学帮忙点击。为了避免出现假性学习、替代性学习的情况,系统设置了强制执行的问题回答环节,学生需要在学习微课视频时,随机回答界面中跳转出来的问题,若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则被视为本段微课学习进度为50分或0分,学生只有回答对了所提问题才能解锁下一段微课程学习,为的是让学生克服“先学难”问题,更好地完成先修知识。 2.课中互动阶段
基于问题的学习:课程互动阶段是翻转课堂的精髓所在,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2]。要求教师根据课前自学知识提出拓展问题,请学生以各种小组共同体的形式协作完成问题,再由教师指导其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教师可当堂抽查提问,也可请学生自学后将答案反馈在平台中,课上进行点评。这反映了学生的自学、提炼、概括能力,也体现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积累和随机应变能力,对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学习活动形式:新媒体产业的跨学科、潜学科性决定了课程不能用传统的授课顺序和思维定式上课,课程与跨课程、专业与跨专业、学科与潜学科的特性决定知识的联系也千丝万缕。因此,课堂的学习活动形式需要根据课程自身属性灵活转换。目前,课程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比较流行的基于游戏的学习 (Game-Based Learning,简称GBL)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型、交互型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同时,授课过程中还使用了多种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复合式能力。如协作合作型学习需要根据课堂及课后作业设置要求学生与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小组,取长补短地完成所需成果;探究启发型学习强调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