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整理版
成都市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收敛(liǎn) 重荷(hè) 豁然贯通(huò) ...B. 琐屑(xuè) 媲美(pì) 锲而不舍(qiè) ...C. 簇新(cù) 倔强(jiàng) 长吁短叹(xū) ...D. 绮丽(qǐ) 卓越(zhuó) 心会神凝(ní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 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 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 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 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 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 .
B.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的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 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 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 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格式.整理版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 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三、默写(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 ,对影成三人。(李 白《月下独酌》)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 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 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 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 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格式.整理版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0. 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 答:
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 是中国的。
答:
12. 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 答: 五、作文
13.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 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的
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 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 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 分) 答:
优质.参考.资料
WORD格式.整理版
2. 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2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 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 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 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 分) A. 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 .B. 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 .D. 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
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译文: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译文:
5. 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 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优质.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