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87、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88、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89、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90、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91、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鉴。 92、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93、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眉目清晰,生动紧凑。
94、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95、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96、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97、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98、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99、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100、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陆生作:作文的“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有讲究的
原创2018-03-21陆生作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文/陆生作
不知是谁说的: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
这句话,并没有说“怎么写”不重要,“怎么写”当然很重要。
比如:曾国藩上书给皇帝,写“屡战屡败”跟写“屡败屡战”,大不同吧? 比如:走前门,遇见一头大老虎,赶紧回头走后门,后门碰上一条大灰狼,怎么办?夺门而走!如果换一下写法——走前门,遇见一条大灰狼,赶紧扭头走后门,结果,后门碰上一头大老虎,怎么办?还是走前门吧。这“先虎后狼”与“先狼后虎”,效果不一样吧?
所以说,“怎么写”是有讲究的,是很重要的。
但是,写什么,相对来说更重要些,毕竟朽木不可雕也,而琢玉能成器。 如果拿一段虫蛀了的木头给雕刻大师,让他怎么雕?技法再好,也没处施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如果拿一块璞玉,碰上一位雕刻大师,那是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和氏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制成玉玺代代相传。
和氏璧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慧眼识珠啊! 选材也这样,要慧眼识珠,慧眼识“材”! 来举个例子:有一个题目“蛋”。 我们罗列三组蛋:
第一组:鸡蛋,鸭蛋,鹅蛋,鸟蛋,海龟蛋,恐龙蛋,壁虎蛋…… 第二组:马蛋……(马不是胎生吗?也有蛋?故事可以这么写,在《范相公报马蛋》这则民间故事中,冬瓜是马蛋)
第三组:笨蛋,乌龟王八蛋……(王八是真有蛋的,但已经被上面海龟蛋代表了,这里专指骂人的俗语)
写《蛋》,我们当然可以写第二组、第三组的蛋,那是对题意的不同理解,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在此,单论第一组蛋。
鸡蛋、鸭蛋常见,写个海龟蛋,肯定比鸡蛋、鸭蛋更有吸引力。那写恐龙蛋呢?就更特别了。因为生活中恐龙蛋难得一见,已经都是化石了。
再换个角度,这些蛋都是可以滚来滚去的。如果有一种蛋,是粘在墙头、石壁上的,是不是更稀奇了?有没有这样的蛋呢?有!壁虎蛋!
写个壁虎蛋,就更新鲜。一是好多人都不知道壁虎有蛋,二是它粘在墙头、石壁上,多么与众不同。
所以,《蛋》这个题目,从选材上说,写壁虎蛋更好。请看微童话:
壁虎生蛋(文/陆生作)
壁虎要生蛋了,她很紧张。
在地上挖个坑,把蛋生在坑里,用土埋起来,像鳄鱼一样?万一有大脚丫不小心把蛋踩扁了呢?
在树上做个窝,把蛋生在窝里,像鸟一样?万一有大风把窝吹掉了呢? 壁虎想来想去,把蛋生在了房顶的墙角,还请蜘蛛结了张网。蛋粘在墙角,没大脚丫,没风,有保护,壁虎放心了。
这则微童话中,藏着另外一个写作技法——微童话的“假动作”,后边单独讲。现在,我们只讨论写蛋的选材。写壁虎蛋固然好,那能不能写鸡蛋呢?当然能,而且也能写得很好,只要开动脑筋。请看微童话:
小鸡和石头(文/陆生作)
鸡蛋里住着一只小鸡,它还没有出壳,就忍不住要出去玩。
滚啊滚,碾过了小草;滚啊滚,撞疼了花枝;滚啊滚,咔一声,它撞上了一块石头,蛋壳上撞出了一道裂纹。这回,它可不敢再乱跑了,乖乖在鸡蛋里睡觉,呼噜,呼噜。
石头却忙坏了,整天守着鸡蛋,前后左右不停地滚,越滚越圆。
直到那一天,小鸡醒了,啊,该出壳了,它轻轻松松就啄破了蛋壳。石头高兴啊,小鸡更高兴,它们一个滚,一个跑,快乐地玩在一起。
以《蛋》为例,来讲微童话的选材,我想说的是,选材好,能省三分力,这是“写什么”;选材一般,多花点力气,也能写好,这是“怎么写”。
写什么,怎么写,都重要。玉不琢,不成器。玉是选材,琢是写,器是作品。
接着,我们来讲讲微童话的“假动作”,再把《壁虎生蛋》这则微童话认真读一遍,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壁虎生蛋(文/陆生作)
壁虎要生蛋了,她很紧张。
在地上挖个坑,把蛋生在坑里,用土埋起来,像鳄鱼一样?万一有大脚丫不小心把蛋踩扁了呢?
在树上做个窝,把蛋生在窝里,像鸟一样?万一有大风把窝吹掉了呢? 壁虎想来想去,把蛋生在了房顶的墙角,还请蜘蛛结了张网。蛋粘在墙角,没大脚丫,没风,有保护,壁虎放心了。
说这则微童话中,藏着一个写作技法,叫“微童话的‘假动作’”。这怎么讲呢?
在真实的世界中,壁虎本来就是把蛋粘在墙头、石壁上的。它生蛋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把蛋埋在土里,或者把蛋生在树上的窝里,最多挑选下把蛋粘在哪面墙壁上、哪个角落里。
但是,在童话世界中,我们要把它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让壁虎像人一样去思考,去学习,让读者跟着壁虎的思路去选择,让故事的可读性增强,而且生出一波三折的效果。
在《壁虎生蛋》这则微童话中,把蛋埋在土里,是个“假动作”;把蛋生在树上,也是个“假动作”;虚晃了两枪之后,再写结局,真正“开枪”——壁虎把蛋生在墙角,而且是粘在墙角。虚晃的两枪与最后真的那一枪,合成三枪,运用了民间故事“事不过三”的法则。
这样的写法,在书中很常见,这里再举一个例子,百回本《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好大圣,收了棒,束束裙,拽开步,转过山坡,忽听得潺潺水响。 且回头看处,原来是涧中水响,上溜头冲泄下来。又见润那边有座门儿,门左边有一个出水的暗沟,沟中流出红水来。
他道:“不消讲!那就是后门了。若要是原嘴脸,恐有小妖开门看见认得,等我变作个水蛇儿过去。且住!变水蛇恐师父的阴灵儿知道,怪我出家人变蛇缠长。变作个小螃蟹儿过去罢?也不好,恐师父怪我出家人脚多。”即做一个水老鼠,飕的一声蹿过去,从那出水的沟中,钻至里面天井中。
这段话,一定是作者在写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的,要让孙悟空变成一只水老鼠。可是,作者没有直接写孙悟空变成水老鼠,而是让孙悟空思考:变水蛇儿?不行!变小螃蟹儿?也不行!最后,他才变成一只水老鼠,飕的一声蹿过去。
对孙悟空来讲,变化真是太平常了,他是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可是,这样一个具有选择性的设计,让本来平淡无奇的“变化”情节变得有波折,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期待:孙悟空到底会变成什么东西呢?就像《壁虎生蛋》这则微童话:壁虎到底会把蛋生在哪里呢?作者虚晃了两枪,连做两个假动作,牢牢牵住读者的眼神,让读者置身故事之中,一起来揭开最后的答案。这是文字的魅力!
这虚晃的两枪,往往只是一种心理构思,还没变成现实,而且都有“不足之处”。比如:壁虎把蛋埋起来,或生树上,当然可以,但都有危险;孙悟空变水蛇儿,或变小螃蟹儿,当然也可以,但师傅会责怪。因为它们都有“不足之处”,都不是那么合适,所以才要寻找一个圆满的答案——壁虎把蛋生在了墙角,孙悟空变成水老鼠蹿过去。
换句话说,这种“一假二假三真”的构思模式,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排比句”。
排比句,我们最熟悉了:有的花开了,有的花开得正艳,有的花还是花骨朵……
用排比句的思路去设计“虚晃两枪”,一定会有别样收获。
最后,附上冰波老师写微童话的一个排比句:一片叶在湖面上轻轻打转,我看到的是轻盈;一滴水在荷叶上咕咕滚动,我看到的是丰满;一段文字在微博上飞扬流转,我看到的是故事、想象和意境。这就是我注定要爱她,因为,她是微童话。
微童话很美!希望你也爱她。而读了这篇文章后,希望对你写微童话有帮助。
陆老师,描写家乡景物的作文怎么教学生写? 怎么能够让写景作文更有层次感、更上一层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