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考纲要求] 1.非特异性防卫(Ⅰ)。2.特异性反应(Ⅱ)。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Ⅰ)。4.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免疫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起源 发育场所 分化条件 分化结果 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受抗原刺激 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 胸腺 受抗原刺激 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T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巨噬细胞 B淋巴 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效应B 细胞 来源 造血干细胞 功能 吞噬并消化病原体,使抗原降解为多肽并与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T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泌多种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2,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识别、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3.抗原与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或黏多糖等。
(2)抗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 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思维诊断]
(1)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2013·新课标Ⅱ,4A)( × ) (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013·新课标Ⅱ,4B)( √ )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场所均相同( ×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5)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 (6)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 )
(7)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题组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图中a为细胞毒性T细胞,b为B淋巴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b)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
解析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