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应用案训练:散文第二单元 6 美 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纤柔(xiān) 清澈(chè) 晨曦(xī) 情不自禁(jīn) ....B.炫目(xuàn) 频率(lǜ) 绯红(fēi) 轻柔纱幔(wàn) ....C.矗立(chù) 手肘(zhǒu) 双颊(xiá) 雾霭袅袅(niǎo) ....D.抿唇(mǐn) 眸子(móu) 飒爽(sà) 一丝狡黠(xié) ....

解析:选A。B项,“幔”读“màn”;C项,“颊”读“jiá”;D项,“黠”读“x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群峦 孪生 鸾鸟 肌肉痉挛 B.遐思 瑕疵 葭苇 目不睱接 C.发掘 崛起 倔强 委屈求全 D.厮杀 撕混 斯文 声嘶力竭

解析:选A。B项,睱—暇;C项,屈—曲;D项,撕—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湖南娄底新化县青山乡的村民最近掀起了“挖宝”热潮,据说当地山上的球形石头是有科研价值的“化石蛋”。对此,相关责任人表示,“化石蛋”一说为不经之谈。 ....

②旅游景点不仅应该给游客展现当地的优美自然风景,更要展示当地文明有礼的人文风貌,让游客真正放松身心。在这一点上,丽江等国家5A级风景区理当率先垂范。 ....

③近日,两会重点讨论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政协委员厉以宁认为,在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 ....

④因符合现代低碳生活的理念又极大方便市民生活,共享单车自投入使用以来广受好评,但也有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散播谣言,说共享单车是博人眼球的面子工程。 ....

⑤宁波医院帮助救治无望的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让社会倍感温暖,无独有偶,不久山西....也报道了类似的例子,一名护士紧抱手术前紧张的老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安抚。

⑥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晰且情感充沛,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 ....

A.②③⑤ C.①②⑥

B.②⑤⑥ D.①③④

解析:选B。①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②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这里用错对象。③步履维艰:多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也指创业经营艰辛。④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⑤无独有偶: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一般用于

贬义,这里贬词褒用。⑥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这里望文生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因此有不少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作为央视一档公益性电视比赛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了提高收视率,可以娱乐化一些,但不能把中小学生当作各方牟利的工具。

C.据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D.日本《朝日新闻》最新民意调查结果,6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安倍政权的执政姿态有损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去年上升9%。

解析:选B。A.成分残缺,在“人败景致”后加“的现象”或删去“出现了”;C.“据……显示”,杂糅;D.成分残缺,造成中途易辙,应在“结果”后面加“显示”或“表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文章开头的两段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分析文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分析内容上的作用,要与文章的主旨相联系;分析结构上的作用,要根据文段所处的位置——开头,总领全文。

答案:从内容上看,“她爱美”,说明她有感性的一面;“她懂得美”,说明她有理性的一面;交代文章的中心内容。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是文章的总纲。

6.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结合省略号自身的作用和具体语境谈本文多次用省略号的用意。

答案:既造成情节流动的中止和语言的节奏感,又表示此处有余味,提醒读者注意。 7.文章中有不少文字对“她”进行了描述,这样写对于表现作者对“美”的思考有何作用?

答: 答案:作者描写她的热情,她的手指、眉、唇、睫毛,写出了她自然的美,女性的美。在此基础上,借“她”之口说出了作者对美的思考,这样使文章有生动之感,并不是抽象地

谈美的理论。由现实起到现实终,这样写使作者的思考丰富而不散乱。

8.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答: 解析:从主题、场景的相似性、语脉来谈画面的连接。

答案:文中的几个画面的连接方式,一是围绕主题进行,即全文围绕着“美”来写,全部的场景和其他材料都服从这一主题的需要;二是找到场景的相似性,即现实发生场景和联想场景都具有共同的主题、同一群人物、同种对话方式等;三是设置一些语脉,即“——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这些语脉联系着现实发生的场景和联想的场景,使其成为一体。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废墟之美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其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0”!

(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语词的错误解释。 B.中国的长城废墟凝聚着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以一种“悟性的陶

醉”。

C.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D.文章既蕴含着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怀,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热望。 解析:选A。“《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作者不认为词典解释错误,所以A选项错误。

10.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标志性词语,梳理出三个重要历史节点,然后概括出不同的审美感悟。“‘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从此处开始,作者很明显将时间段分为三个,只要从这三段时间中提取信息即可。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11.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立足文本,亮出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并联系实际适度拓展。“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反对圆明园重修的。如果同意,从文中抽取相关语句加以发挥即可。

答案:同意。圆明园凝聚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残缺的圆明园能引起人们痛惜,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它带着岁月的沧桑,能唤起人们“悟性的陶醉”。重修圆明园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如果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用创新

12.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进行续写。

对于美,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美在晴朗的夜空中,星月同辉是它的特色;有人说,美在万花丛中,牡丹国色是它的韵味;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应用案训练:散文第二单元 6 美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纤柔(xiān)清澈(chè)晨曦(xī)情不自禁(jīn)....B.炫目(xuàn)频率(lǜ)绯红(fēi)轻柔纱幔(wàn)....C.矗立(chù)手肘(zhǒu)双颊(xiá)雾霭袅袅(niǎo)....D.抿唇(mǐn)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9eiq1rlf577xpo5846y5ap1c1kzfj00q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