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B) 交往-景观场所空间的主要行为

1)交往强度: 0---0.45米 亲密距离

0.45---1.3米 个人距离 1.3---3.75米 社会距离 3.75米以上 公共距离

25米以内--近景(较亲密)、25-110米--中景 (中等尺度)、110-390—中景(宏伟)、 390米以外(壮观)

2)社交网络序列:集中与分散、综合与分解、吸引与排斥、开放或封闭

1)集中与分散:通过为少量的人和活动提供超尺寸的区域,就能在空间上把活动分散开;相反,根据知觉范围预计会可使用人数,有克制地确定街道和广场等的尺寸,就能使活动集中起来。

2)综合与分解:综合是对同一区域各项功能的社会关系的实际优点进行评价,只有在集中带来的缺点明显大雨优点时,才采用分区的方式。

3)吸引与排斥:产生吸引的景观空间特征(在行为上)---公共与私有地域的平缓过渡;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短捷的道路;有地方可走;有事可做。

4)开放或封闭:

开放—通过人的观察和感受、使公共环境中的各种活动与眦邻的住宅、商店等和公共空间中的各种活动融合贯通,就能从两个方向大大扩展和丰富体验的可能性。

封闭—把人和活动有效地封闭起来,会导致人群的分散,使得公共空间缺乏人气,变的冷清,乏味。

C) 场所空间与行为活动

行为类型 场所空间环境质量 差 好 必要性活动

● ●

选择性活动 ●

社交性活动 ● ● D) 景观行为理论研究

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 1)感知觉与景观空间: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 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和肌肉

嗅觉 距离〈1米:问到别人头发,皮肤和衣物上散发出的软弱气味 距离〈3米:闻到香水或别的较浓气味 距离〉3米:嗅出浓烈气味

11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听觉 距离〈7米:一般交谈 距离〈35米:演讲 距离〉35米:难于交谈 视觉占人的感受信息来源的70%--80% 视域方面:垂直视角130度

水平视角160度(一般情况下水平视域超过60度,所见的景物便模糊不清,30度内较清楚) 仰角:18度可观全貌及周围环境

27度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 45度只能看清景物局部或细部

2)了望—庇护

● 动物在长期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感知觉,人类同时具有猎人和猎物的属性和特性,要求既能方便地观察四周,也可以有安全感的场所;

● 安全点:对每一个人了来说,既要能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

会。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需要。 3)户外活动的必要性

● 创造一种低强度接触的机会;创造一种深化交往的可能方式;创造一种保持业已建立起来的机会;创造获得有关社会环境信息的机会;创造启发的机会;创造独特的激情感受。 4)促进和妨碍交流的方式(视听觉)

抑制交流 促进交流 有隔墙 无隔墙 间距长 间距短 高速 慢速 不同标高 相同标高 背对背布置 面对面布置 E) 景观行为构成的基本元素

需求()、容量(人数)、组群(根据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等确定)、性质(内向聚集、外向离散、静态、动态)、规模(占据空间与花费时间)、感受(好、中性、恶)、空间布局等等。 F)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的异同 差别因素 使用性质 建筑学 室内、空间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能内容较为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较为确定,空间易于限定 空间强化,场所淡化 景观规划建筑学 户外、场所为主 使用空间所限定的功能内容不确定 使用者活动内容变化较大,难以单一化,空间难以限定。 空间淡化,场所强化 数百平方米~数公顷 数平方公里~数十平方公里~数百平方公里 空间/环境平均规模幅度 数百平方米—数公顷 12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平均容纳人数规模 专业教学基础核心

数十人—数千人 数十人~数千人~数万人~数十万人 空间构成为主,行为构成为辅 行为构成为主,空间构成为辅

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分析评价的必要性:资源保护、城市化、游憩与旅游化 一、景观分析评价概念;

二、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与两大阵营; 三、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实践;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概念

1、起源

● 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 从六十年代中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

● 美国:《野地法》1964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海岸管理法》1972年 ● 英国:《乡村法》1968年

● 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它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有法律地位 ● 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平衡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

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 二十年来,景观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

● 研究团队特点:多学科综合性,包括:景观规划专家、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心理及行为科

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景观美学研究领域里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气云涌万马奔腾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

2、概念

●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tion ● 时间:始于60年代中期 ●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开展 ● 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

● 景观评估与评价,是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 ● 从客观的意义上讲,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定是景观“美”的同义词,Daniel等

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ic Beauty.

●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将其定义为“基

13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 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

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3、研究意义

● 还原景观资源固有的内在价值 ● 进行景观区规划的基础

● 进行景观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

二、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

● 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

● 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 ● 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 ● 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

1、专家学派(Exper Paradigm)

● 指导思想: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景观都具有较高的景观质量。 ● 参与人员:有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完成。 ● 四个基本元素: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 ● 控制景观视觉的

4个视觉元素:形态(Form)、线(势)(Line)、色彩(Colour)、质感(Tecture)

● 评价指标:形式美原则,例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

生态学原则

● 分类:形式美学派和生态学派(Danial&Vining 1983) ● 代表人物:最早---Lewis● 影响最大---Litton

等人

等人

● 运用范围:专家途径直接为土地规划、景观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近二十多年来在英、美诸国的景观评价研究及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已被许多官方

机构所采用。

● 应用:● 美国林务局的景观管理系统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 美国土地管理局的景观资源管理VRM(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 美国土壤保护局的景观资源管理LRM(Landscape Resources Management) ● 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IA(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 美国林务局的

VMS系统和美国土地管理局的VRM系统主要使用于自然景观类型,主要目的是 LRM系统主要以乡村、郊区景观为主。

通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山川、水面等)的景观质量评价,制定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措施。

● 美国土壤保护局● 联邦公路局的

VIA系统主要用于较大范围的景观类型,主要目的是评价人的活动(建筑施工、

道路交通等等)对景观的破坏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景观资源。

14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基本框架结构(以VMS系统为例)

VRM——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 数据库、数据调查——》景观类型分类——》景观质量评价——》敏感性评价——》管理以及规划目标——》视觉污染的评价——》决策

● 第一步、景观类型的分类——VMS系统的重要环节

● 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特点,基本上按照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法来划分景观类型

(character types),在每一景观类型下面,又可以根据具体区域内的多样性,划出亚区(sub-types)。

● 在VMS系统中,虽然并不十分强调景观类型的划分,但在景观评价中也应用自然地理区划

的成果。

● 第二步、景观质量评价

● VMS系统中,丰富性(多样性)是景观质量分级的重要依据,根据山石、地形,植被、水体

的多样性划分出三个景观质量等级:A--- 特异景观 B--- 一般景观 C--- 低劣景观 ● VRM先对7个关键因素分别评分:

● ● ● ● ●

地形地貌:根据比例及陡峻度 (1---5分)

植被:以丰实性为依据 (1---5分) 色彩:强烈性以及丰富 (1---5分) 眦邻景观:眦邻景观对所评价景观的烘托作用(1---5分) 特异性:常见--奇特 (1---5分)

A---总分大于19分; B---总分12—18分; C---总分小于11分

● 然后将各个单项评分相加,划分出三个景观质量等级:

● 这些景观质量等级,都由专家在地图上标出

● 第三步、敏感性分析

● 敏感性(sensitivity)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景观点关心(注意)程度的一个概念。人们

注意力越集中的景观点,其敏感性程度就越高,即在该点的任何变化就越能影响人们审美态度的改变。

● 在VMS系统中,把景观区域根据敏感性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1 —高度敏感区; 2 —中等敏感区; 3 —低敏感区

● 在各敏感性登记区内,又以主要观赏点及娱乐中心划分出三个距离: 1 --前景带; 2 —中景带; 3 —背景带

● 第四步、管理及规划目标的设定

● 管理目标是以景观质量评价和敏感性评价为依据的。把标有景观质量等级的地图同标有敏

感性等级和距离带的地图重叠起来,决定每一地段或区域内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 ● 在VMS系统中根据根据管理措施的差别划分为四个等级区: 1—保留区; 2—部分保留区; 3—改造区; 4—大量改造区

● 第五步、视觉影响评价

15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同济学姐亲测有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刘滨谊主编B)交往-景观场所空间的主要行为1)交往强度:0---0.45米亲密距离0.45---1.3米个人距离1.3---3.75米社会距离3.75米以上公共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9au56qy9x7yogl1itk20zdc523xwm00i5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