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5.5纪念性景观的人文要素
人类学(Anthropology)诞生在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科,文化人类学(Culture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侧重研究人组成社会群体时的社会属性它的主要概念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从其最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complex whole)。(泰勒E.B.Tylor)
纪念性景观的心理学基础(马斯洛理论等) ·A.H.马斯洛关于人类动机的层级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与美学的需要
3.2.5思考: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形式、功能??
第十讲 景观生态规划
1.景观生态原理
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1)广义概念: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即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各方面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景观的生态规划,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在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 GEDDES(1854—1932)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之父OL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的规划。直到20世纪60年代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景观规划途径,当然也包括80年代迅速崛起的景观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2)狭义概念: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水平过程或流)的关系原理的规划。
早在1939年德国地理学家就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专家学者的工作,被美国、欧洲等地主广泛接受。从此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较新的交叉学科,其在景观和土地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恢复中日益被认识和重视。
2.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
2.1孕育期(十九世纪下半叶-1960以前)
主要发展的概念:自然系统的思想、生态概念、开放空间系统等
46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1865年,GEORGE PERKINS MARSH的《人与自然》,首次用科学的观点提出了快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给自然系统带来的影响,从而告诫城市和土地规划师应谨慎对待自然系统。
·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之父。1866年BROOKLYN公园提出景观系统。1881年波士顿绿地系统。
·PATRICK GEDDES(1854-1932),提出科学的景观调查方法和自然资源分类系统,并提出在此基础上的土地规划方法,来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系统的关系。
·CHARLES ELIOT在1900年前后,用系统的、生态的途径规划来建立由海岸、岛屿、河流三角洲以及森林保护地构成的波士顿大都市圈的公园系统,他将最好的生物学家和自然地理学者召集起来,并认识到大尺度的景观分析和规划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分类途径。
2.2发展期(1960-1980)
主要发展的概念:生物生态学的适应性原理、垂直生态过程、人类生态规划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1907-1964)在1962年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
·IAN L。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他扛起了景观的生态规划的大旗,也将景观规划设计推到了拯救城市和最终拯救地球和人类的前沿。
MCHARG的生态规划
·《自然在人居城市中的地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里,当时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很少在设计中考虑社会问题,更谈不上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大家在一个不谙自然与社会背景下,沉溺于形式的设计。于是,麦克哈格写了《自然在人居城市中的地位》(THE PLACE OF NATURE IN THE CITY OF MAN)。他阐述了不一些关于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尊重自然的道理。
·景观规划设计师职业革命性认识
“人们必须得听景观设计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含义。不要问我你家花园地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关于这些问题你尽可以马虎对待,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
·《设计结合自然》
为了建立必要的自觉的观念,合乎道德的评价准则、有秩序的机制、在处理环境的第一个方面时取得深思熟虑的美的表现形式,麦克哈格既不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WITH”)上面,这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他寻求的不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最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也必须根据它地限制条件来设计)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千层饼”模式
召集自然科学家,包括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土壤学家、植物生态学家、野生动物学家、资源经济学家、计算机专家和遥感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团队,但是,这些不同学科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存在困难,麦克哈格发现“时间”是这些专门学科之间可以联系的纽带,一个进化与演替的纽带。
47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为了把这些不同年代中发生的故事整合起来,综合地描述这方土地上的自然过程和现象,麦克哈格找到了分层制图的方法,即“千层饼”模式。
2.3成熟期(1980以后)
主要发展的概念:水平生态过程、景观格局、“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对应于MCHARG规划方法的问题和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规划无论在方法论和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态规划进入成熟期。特别是近十几年,国际上景观生态学迅速发展,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了新的科学途径。
·1984年,Z。NAVEH和LIEBERMAN出版了他们的景观生态学专著《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该书是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R。T。T。FORMAN和M。GODRON于1986年出版了作为教科书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该书的出版对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景观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人类生态系统》
·基础概念:
景观概念: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是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生态概念最早提出: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在利用航片解释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的。
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物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几个重要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相邻学科,如空间格局、多样性、异质性(不均匀性)等都是群落生态学中描绘种的分布时所经常使用的概念。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在景观生态学或景观生态规划中,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概念来自于生物地理学(主要是植物地理学)中对不同群落分布形式的描述。
·斑块: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基质:景观中范围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是与观察尺度相联系,所以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区别往往是相对的。 ·景观结构与格局
·景观结构: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如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等)和非空间特征(如景观元素的类型、面积比率等)两部分内容。
·景观格局: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异质性
·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48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异质性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更确切地说,是时空耦合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反映一定空间层次景观的多样性信息,而时间异质性则反映不同时间尺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差异。
·尺度
·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任何景观现象和生态过程均具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特征。
·景观特征通常会随着尺度变化出现显著差异,以景观异质性为例,小尺度上观测到的异质性结构,在较大尺度上可能会作为一种细节被忽略。因此,某一尺度上获得的任何研究结果,不能未经转换就向另一种尺度推广。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流程图
2.4江阴南部地区旅游、生态发展战略规划
3.水景生态/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3.1水景类型 规划设计方法
动:溪、瀑布、河流等 布局:主景、对景、借景、配景等 静:泉、池塘、湖等
人工:喷泉、水池等 功能:观赏、游憩、生产、保护等 自然:江河、湖、海等
大:海、江等
小:旱地喷泉、池等 岸线设计:亲水、自然、人工等 真:水景 假:枯山水
3.2水生态系统构成与特征
功能:液态水的储集体,生命的载体
构成:1)物理化学指征:透水性、水温、流动性、盐碱度、含氧量
2)生物群落:具体类型由物理化学指征决定,局部乃至区域内构成完整的食物链,分层性明
显(浮水——挺水——陆生)
特征:开放性、循环性、周期性、敏感性、难恢复性
3.3水景生态规划设计要点
建立健全自然机制 1)水体补充——雨水补给,排水和净水控制 2)水循环——线型、高程、过水设施(桥??) 3)生物系统——乡土种、防范入侵及外延
49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刘滨谊主编
满足观赏、游憩、生产、生活的各种要求
1)系统恢复——水质改善,近岸植被,水源涵养保护
2)功能设置——保护隔离带(防止生活污水,利用植被吸附污染物质) 3)细部设置——过水设计、亲水设计、动植物观赏性 4)维护管理——水体补充、净化、植被灌溉(要节约能源)
3.4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
4.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训练:同济大学校园生态研究
4.1分系统、多尺度、不断深入的景观生态规划训练 4.2教学组织
4.4以研究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 4.5实例一:校园中鸟类的生态认知4.6实例二:针对爬行动物的
廊道系统设计
第十一讲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1.环境景观与人类居住
1.1人类对于生存环境景观的本性需求
由自然决定的本性需要:·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精神需求
1)人类的本性需要——自然的生存环境 2)人类的精神向往——美好的生活场所 3)人类的梦寐以求——精彩的生命历程
1.2人类原始生存环境景观
·森林、草原、乡村田野、小镇、滨水环境 ·原始的自然——孕育原生的旷野 ·旷野因森林而生意盎然 ????????
1.3人类生存环境的演绎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进中,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原始生存环境被加工、改造使其适合居住,同时也演绎着原始人类生存环境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元素。
2.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前提:住区景观环境营造的目的?
2.1与景观规划设计三要素相对应的住区景观环境的三特性: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