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关注人的感受和需求。人是城市的主体,而城市也本是因为有了人才称其为城市,忽略了人的感受,认为城市只是空间范围的无限扩大和钢筋水泥的简单叠加,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会失去目的和动力。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应当更好地为人服务,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适、更加幸福。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评价《清明上河图》中一个场景时说,“一个城市的多元在对视的一瞬间展现了”。我们对城市的建设既应当实现今与古的 “对视”,也应当实现建设与人性的“对视”。 以古为镜可以知成败,以今为本终能铸辉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美好”能够真正地到来。 推荐课程
图书目录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200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9)200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3)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7)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1)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25)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29)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3)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7)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1)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5)2011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49)2011年4月24日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53)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7) 参 考 答 案(61)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1)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1)200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2)200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3)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4)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5)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66)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67)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8)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9)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0)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1)2011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72)2011年4月24日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73)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4 作者简介
伍景玉: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有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预测
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是公务员考试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丛书的主要创编人之一,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考情、发展趋势等有深刻了解,对考试有精准的把握,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申论文章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这三个部分中,解决问题最重要。其实,从目前的考试情况来看,分析部分也很重要。
一、以2011年国考申论市级卷作文为例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上题的提出的是失根的危机的话题,是一种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可以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例文如下:
“失根”危机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乡村文化的衰落。而乡村文化之所以失去了昔日独特的内涵,一是由于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居住环境逐年恶化,不再让人留念;二是农村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瓦解,金钱观念浓厚,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三是法律观念不强,暴力事件频发,社会安全感的丧失。 “失根”危机和乡村文化衰落的影响深远,不但让农村青少年教育的本土资源缺失,更让进城知识分子、农民务工人员回到农村后“在家乡成了异客”,找不到精神上的归宿感,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成为我国的文化建设的盲点和空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以2011年国考申论省级卷作文为例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这题提出的是弘扬黄河精神的话题,是正面的、积极的,所以,我们可以分析黄河精神的意义。例文如下:
黄河精神是一种根、一种灵魂,是一种信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反映了高尚的民族品格,反映了远大的民族志向和民族理想,有利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为国家强盛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黄河精神,使黄河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三、以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为例
问题三: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有人认为策论文可以不要分析,直接写对策就行了,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缺陷。如果不简要分析,会降低文章的逻辑严谨性和层次感,该文是针对问题来展开论述的,对问题做简要的分析是必可不少的。例文如下:
职业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对于改变我国现阶段日趋严重职业病现状、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申论考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另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一门考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备考申论,纵观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成绩普遍比行测底,申论获得高分也就拉开了考生之间的差距。应对申论考试,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申论考试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核,只有平时做到“厚积”,考试时才能“薄发”。所以,平时更要注意对生活的积累,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那么,除了平时的积累,应对申论考试有没有规律和技巧可言呢?
一、认真审题
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日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也就是说,审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然后,要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能否准确把握住既定的条件是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才会有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哭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二、紧扣材料答题
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有的要求在概括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进行论证)。切忌脱离给定资料随意联想和发挥。 三、注意限制要求
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 20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40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高于或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烦,切中要点。
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没有在这方面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四、提出方案要符合角色定位
申论应试时,要看清题目为你设定的“虚拟身份”,然后再作答。一个方案与对策的提出,与对策人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对策人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
? ? ? ? ? ? ? ?
所提出问题的角度乃至语气表达自然就不相同。忽视了试卷上的具体条件,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搞错了,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五、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构思可操作性对策,应该注意三点:一是问题要有明确的“归属”,即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去处理与落实;二是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与必备条件。在构想对策时,切忌脱离实际地坐而论道。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使对策合理、具体,便于落实。要对所提出的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如果提出了多项对策,则要把论证的重点放在关键的、自己最熟悉的对策上,切不可将各项对策拆分为若干个“半斤八两”,搞“一碗水端平”。
六、注意申论考试中的“四忌” “四忌”即忌“偏”、忌“离”、忌“散”、忌“虚”。 忌“偏”,即忌思想偏激,心态不公正。这一忌根源在于生活中对事物和问题长期韵习惯性思维翻判断,以至于答题时表达过激的观点和方案,或所站立场不公、不正,只代表问题的一方说话,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忌“离”,即假设前提,脱离材料答题或者答题时前后与主题相互脱离。这种情况在考生对第一题(概述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和第二题(提出解决方案)作答时尤为常见,特别是在提出方案时,常有考生提出“如果有什么情况发生,就怎么办”、“如若这样不行,就那样处之”的措施,脱离材料中所蕴藏的既定主题的要求,假设种种前提,看似考虑周全,实则未得要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离开题目给定的身份答题。一般而言,申论要求考生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其次,要检测的是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应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绝不会突出具体专业或某一岗位的独立的专业化知识。然而,与此要求相反,不少考生往往习惯于自身角色,缺乏模拟思维,无视考题要求,撇开虚拟身份,着力于自身长期实践的工作或专长,以实击虚。导致咱身定位不准确,其结果只是自觉分析论证精深独到,实则相去甚远。 忌“散”,即考生作答主题不明,内容繁杂,层次模糊不清,逻辑混乱,系统性不强。部分考生不能有效立足于整体思维,谋篇布局,分析材料时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或者概述问题不集中,陷入零散的材料中,有一个算一个,蜻蜒点水,面面俱到,抓不住要害;或者陈列方案时,没有系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或者论证方案时,取小舍大,含本逐末。整个作答前后杂乱,不能抓住既定主题,一以贯之。 忌“虚”,即对主要问题的判断不实不透,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找不出其症结之所在。对问题的概述模糊不清;设计方案泛泛而谈,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论证方案用词华丽,冗杂不实,整个作答游离于主旨之外。
2013国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以房养老 2013国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通货膨胀 2013国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防灾减灾 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题答案汇总
2013国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富二代、官二代 2013国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 申论范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道德
? ? ?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民生之依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黄河精神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多措并举促进网络问政的制度化 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真正的文明岂能靠暴力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