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轮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

x2y2??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94F2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1(-5,0)F2(5,0),设P(3cos?,2sin?)

??F1PF2为钝角

∴ PF(?5?3cos?,?2sin?)?(5?3cos?,?2sin?) 1?PF2? =9cos

解得:?2

?-5+4sin2?=5 cos2?-1<0

553535?cos??, ∴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5555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

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是圆(x-3)+(y-4)=4上的一动点,求PA?PB的最

2

2

22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为AB的中点,所以PA?PB?2PO,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由已知可得:OA?{?1,0},OB?{1,0}

?OA?OB?0,OA?OB??1又由中点公式得PA?PB?2PO

所以PA?PB?(PA?PB)?2PA?PB =(2PO)?2(OA?OP)?(OB?OP)

=4PO?2OA?OB?2OP?2OP?(OA?OB) =2OP?2

又因为OC?{3,4} 点P在圆(x-3)+(y-4)=4上, A o B x 2

2

2222y P C 222所以OC?5,CP?2, 且OP?OC?CP 所以OC?CP?OP?OC?CP?OC?CP

即3?OP?7 故20?PA?PB?2OP?2?100 所以PA?PB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20。

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

例3、(2003年天津高考题)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22222AB|AB|?AC|AC|+??,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0,(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因为

ABAC、分别是与AB、AC同向的单位向量,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则知|AB||AC|ABAC是与∠ABC的角平分线(射线)同向的一个向量,又?|AB||AC|OP?OA?AP??(ABAB?ACAC),知P点的轨迹是∠ABC的角平分线,从而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的内心。

反思:根据本题的结论,我们不难得到求一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步骤;

(1) 由顶点坐标(含线段端点)或直线方程求得角两边的方向向量v1、v2; (2) 求出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v?v1v1?v2v2

(3) 由点斜式或点向式得出角平分线方程。{直线的点向式方程:过P(x0,y0),其方向

向量为v(a,b),其方程为

x?x0y?y0} ?abi?(1,0),经过原点O以c??i为方向例4、(2003年天津)已知常数a?0,向量c?(0,a),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以i?2?c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

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到

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i?(1,0), ∴c??i=(λ,a)∵c?(0,a),,i?2?c=(1,-2λa).

因此,直线OP和AP的方程分别为 ?y?ax 和 y?a??2?ax. 消去参数λ,得点P(x,y)的坐标满足方程y(y?a)??2a2x2.

a(y?)2整理得 x2?1.……① 因为a?1a()2822?0,所以得:

(i)当a?2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和F; 2 (ii)当0?a?2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E(11?a2,a)和F(?11?a2,a)为合乎题意

2222222的两个定点; (iii)当a?2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E(0,1(a?a2?1))和F(0,1(a?a2?1))为合

22222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求轨迹的方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去掉平面向量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到,本题即为下题:在△OAP中,O(0,0)、A(0,a)为两个定点,另两边OP与AP的斜率分别是

a?(??0),?2?a,

求P的轨迹。

而课本上有一道习题(数学第二册(上)第96页练习题4): 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通过本例可见高考题目与课本的密切关系。 9例5.(2004年天津卷理22)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c,0)

(c?0)的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A,|OF|=2|FA|,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OP?OQ?0,求直线PQ的方程;

(3)设AP??AQ(??1),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l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

FM???FQ.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方程,平面向量的计算,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1)解: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x2y2a2?2?1(a?2). ?a2?c2?2, 由已知得??解得a?6,c??c?2(a2c?c).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2y26?62?1,离心率e?3.

(2)解:由(1)可得A(3,0).

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3).由方程组

??x2??y2?1, 得(3k2?1)x2?18k22?62x?27k?6?0 ?y?k(x?3)依题意??12(2?3k2)?0,得?63?k?63. 设P(xQ(x18k227k2?61,y1),2,y2),则x1?x2?3k2?1, ① x1x2?3k2?1. 由直线PQ的方程得y1?k(x1?3),y2?k(x2?3).于是

y21y2?k(x1?3)(x2?3)?k2[x1x2?3(x1?x2)?9]. ③

∵OP?OQ?0,∴x1x2?y1y2?0. ④

由①②③④得5k2?1,从而k??5?(?6,6533). ②

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x?5y?3?0或x?5y?3?0

(2)证明:AP?(x1?3,y1),AQ?(x2?3,y2).由已知得方程组

?x1?3??(x2?3),?y??y,2?1?x12y125??1 注意,解得 x???1???1,22?2?6?x2y2?2?2?1.2?6因F(2,0),M(x1,?y1),故

1????1,?y1)???(,y2). FM?(x1?2,?y1)?(?(x2?3)?1,?y1)?(22???1而FQ?(x2?2,y2)?(,y2),所以FM???FQ.

2?三、总结提炼

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新课程高考则突出了对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解析几何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向量有关知识,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在教学中从推导有关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入手,让学生去品位、去领悟,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形成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逐渐形成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解题方法,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向量方法解题,逐步树立运用向量知识解题的意识。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轮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第18讲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99257t7556et871df8g8njyy26yjv018n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