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细则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医学影像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
一、培养目标
强调受训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法
前18个月,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影像技术组1个月,影像诊断专业组8个月(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组各2月),介入组3个月,超声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
第19~24月,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2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3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18个月 1.轮转目的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为下一段时间至各临床科室轮转奠定基础。
2.基本标准
(1)医学影像科(包括介入治疗)
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医学影像科
在本科内技术组及五个专业组(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和介入组)内轮转,每组时间为2~3个月。
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射线、CT和MRI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原则,并完成表1所列疾病、例数的报告书的书写,要求受训者每周至少书写诊断报告书50份。
熟悉:医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了解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
了解:X线投照和CT,MR检查操作方法。
表1
系 统(检查技术)
神经系统(以CT和MRI为主)
病种/操作名称 脑出血 脑梗死 脑肿瘤 脑外伤
例(次)数(≥)
15 15 15 15 25 15 10 15
5
15
2 5
15
5
10 10 10 10
呼吸循环系统(以平片和CT为主) 肺结核
消化、泌尿系统(以CT和MRI为主)
肺肿瘤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肺炎 纵隔肿瘤 胸腔积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心包积液 肝肿瘤 肝硬化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胆系肿瘤 肾肿瘤
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医学影像科
骨关节系统(以平片为主)
膀胱肿瘤
消化道肿瘤(造影检查) 消化道溃疡(造影检查) 骨折 骨肿瘤 骨结核 退行性骨关节病
10 10 10 10
5 5
20
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2)超声科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原理,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超声诊断仪的类型、原理和结构。
熟悉:超声诊断的步骤、图像分析方法,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程序和手法、观察内容和指标、分析及诊断原则。
学习和熟悉超声图像资料的记录方法,能基本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并完成表2所列疾病、
例数的报告书的书写。
表2 系 统 消化系统
肝细胞癌
胆囊石,胆管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囊增生性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脾肿大,脾淋巴瘤
泌尿系统
先天性肾发育异常(异位肾、融合肾、肾缺如),肾积水,肾囊肿,肾癌,肾盂癌,肾结石,肾炎 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肿瘤 膀胱残尿测定,膀胱结石,膀胱憩室,膀胱肿瘤
生殖系统
正常早孕、中孕和晚孕,异位妊娠,流产,前置胎盘,羊水过多、过少
先天性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肿瘤(常见类型),盆腔炎性肿块
科教司
第 3 页
疾病/操作名称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
例数(≥) 各5例
各5例
各2例 各2例 各2例
各5例 各2例 各2例
各2例
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