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 ,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四、《爬山虎的脚》 (一)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 嫩绿 、 绿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
6
服( 舒适 )
3、这段话选自课文 《爬山虎的脚》 ,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 颜色 和 排列 两个方面来写。
(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 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
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反面的地方 ,形状像
7
蜗牛的触角 ,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
五、《蟋蟀的住宅》
(一)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这段话共有 6 句,主要写蟋蟀如何选择住宅的 。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
(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段话用了作比较 、 说明方法。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二)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
8
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弯曲 )------( 平坦 ) ( 光滑 )------(粗糙 )
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吵闹 ) 简朴——( 朴素 ) 简单——(单一 ) 3、照样子造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
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
9
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6、蟋蟀的住宅在 朝着阳光的堤岸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
9、《巨人的花园》
第1自然段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巨人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园 。
3、第二句话按时间的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鲜花 、 绿树 、 鲜果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
第7—9自然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热闹 ) 训斥(斥责 )
10
巨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