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 serious potential accidents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4 要求 4.1 概述
本规范采用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4.2 原则
4.2.1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开展安全标准化。
4.2.2 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应当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4.2.3 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4.2.4 安全标准化采取企业自主管理,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考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绩效,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实施
4.3.1 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审、策划、培训、实施、自评、改进与提高等六个阶段。
4.3.2 初始评审阶段:依据法律法规及本规范要求,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
6
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
4.3.3 策划阶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账、档案、记录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4.3.4 培训阶段: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
4.3.5 实施阶段: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
4.3.6 自评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
4.3.7 改进与提高阶段: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 5 管理要素 5.1 负责人与职责 5.1.1 负责人
5.1.1.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和基层工作。 5.1.1.2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5.1.1.3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
7
5.1.1.4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领导小组会议。 5.1.2 方针目标
5.1.2.1 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
1) 形成文件,并得到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 2) 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 4) 目标予以量化; 5) 公众易于获得。
5.1.2.2 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5.1.3 机构设置
5.1.3.1 企业应设置安委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5.1.3.2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
5.1.3.3 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8
5.1.4 职责
5.1.4.1 企业应制定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的安全职责。
5.1.4.2 企业应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5.1.4.3 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5.1.5 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
5.1.5.1 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5.1.5.2 企业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5.1.5.3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5.2 风险管理 5.2.1 范围与评价方法
5.2.1.1 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5.2.1.2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9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 企业周围环境;
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1.3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 工作危害分析(JHA); 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 预危险性分析(PHA);
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 故障树分析(FTA); 7) 事件树分析(ETA);
8)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5.2.1.4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 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5.2.2 风险评价
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