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莫砺锋教授演讲) 莫教授以南京大学为例进行演讲,多次提及程千帆先生。 两大主要问题: 一、功底欠厚 二、眼光欠佳

一、功底欠厚

莫先生现身说法,以他当年读研实例说明。

当时南大研究生物质条件欠佳,书籍都摆在床上,可谓“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句)。程先生来研究生寝室视察,看到他们书籍欠缺(莫先生只有几本古代文学专业书,还有一半是外文专业书。莫先生本科外语专业出身),不是很满意,便开出书目而且还拨款给他们买书。 (一)语言文字功底——极重要

初入南大读研,程千帆先生要求每位研究生写三篇自传: 汉语白话文一篇、汉语文言文一篇、外语一篇 1、汉语文言文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志:郑玄注“谓别其心意所趣乡(同‘向’)也” 2、外语

南大许多古代文学教授外语水平出类拔萃,出访哈佛燕京学社。而其他学校的代表多是外国文学、外国史教师。

在学术已成为世界性活动的当今,即使是中国古代相关研究也和世界密不可分。 选题勿重复,观点勿冲突。

E.G.域外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著作虽有译本,但还是读原著为好。 主张读一手文献。 3、汉语白话文

古代研究者勿轻视。因为这反映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标准:清晰、简明、文从字顺、优美。

E.G.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观点、见解、文笔俱佳。 (二)读书

以朱子为例。《朱子语类》“论读书之法”类将读书喻为“煎汤剂”(中药)“煮物”。

1、广泛涉猎——“猛火” 勿为论题所限

研究唐代文学也要了解先唐文学,以此了解唐人文化基础。E.G.《文选》 诗学、史学、哲(经)学。了解时代背景。 2、精细研读——“文火” 体会、涵泳

1

黄季刚(侃)先生细读者20余部。 若能记诵,则受用无穷。

E.G.1学问狂。戴东原(震)先生背诵十三经注疏。

E.G.2马茂元先生《唐诗选》乃当代学者唐诗选本最优者,据传他会背1万余首唐诗。

E.G.3王国维先生:韦庄《秦妇吟》使其当时曝得大名,有“《秦妇吟》秀才”之称。但由于作者担心遭公卿抨击而要求子孙从文集中删去,全诗失传,后近代学者众人得法藏(“伯”号)敦煌文献卷子,见一长诗,无人识得。王先生见诗中两句,立知此是《秦妇吟》全文。原因: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载“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句,王先生据此判断。——博览群书之故。 (三)文献学(校雠学) 以书本为处理对象。

陈垣先生《史源学杂文》其孙陈智超序提及陈老先生当年课前引《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同“汝”)”。 1、搜集材料 (1)完整程度 必看作者全集

E.G.1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提及《全唐诗》中唐诗“犯孤平”现象仅有三例。

下苦功,成就高。

E.G.2 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选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组诗)“五”首之三,但实是二十九首。原因在于方回《瀛奎律髓》对此组诗已经二十九选五。 (2)真伪——极重要

莫先生读《全唐诗》,先读到宫廷诗时昏昏欲睡,至卷三八王绩诗使其眼前一亮。 卷三八 王绩《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20余句(风格类似王维《杂诗》) 此诗见于敦煌手抄本《王无功文集》。

但《全唐诗》卷三八又有一诗《答王无功<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作者朱仲晦,唐无此人生平资料,但朱熹字“仲晦”,实是南宋诗歌被误收入《全唐诗》。 这是一种“异代对话”,如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 选题难——一流、二流诗人几乎已被论尽。

《全唐诗》卷四六七有牟融一人诗作占全卷,60余首,从数量来看,适合做硕士论文。此人似乎是张籍、朱庆馀同时人,但唐代查无此人,仅汉代有同名《理惑论》作者。

——此人诗作是明代书商伪造,《全》不察,误收。 平时阅读也要考虑版本。

E.G.《唐诗三百首》无李贺诗。莫师在为理科本科生上公共选修课时凭黄巢二首《咏菊》断定学生所持《唐诗三百首》为伪书。(因乾隆朝文字狱极盛) 莫师对清代(尤其中期)评价不高,反对影视剧过度美化。

2

二、眼光欠佳 (一)读书时善疑 朱子读书常疑。

E.G.朱子怀疑《古文尚书》真实性,因其文字平顺,而《今文尚书》反而佶屈聱牙。

(二)选题角度

E.G.1 程千帆先生论《饮中八仙歌》,题目曰“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认为“八仙”实是隐遁醉乡、解闷消愁者,从而对该诗编年提出新见。 E.G.2 程千帆先生研究《春江花月夜》评价史 王闿运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评“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评此诗:自我、希望、迷茫。

程先生新视角:从该诗产生之际至明李攀龙之前长期被忽视。属于接受美学问题(最近热门)。

研究生选题,勿贪大求洋。“小猫拖不动大耗子”(程先生语) 最好“九死一生”方做出,才能得到最好锻炼。 (三)注意学界动向 题材可重复,观点勿蹈袭。

E.G.莫师1983年底开始博士论文选题,原打算研究朱子,但发现钱穆先生出版《朱子新学案》,不知是否会有重合之处。北大哲学系张岱年先生有一本,通过程先生求助北大中文系林庚先生从张家借出。复印之后,见目录就长达34页,观点似有重复,于是换题。(最后莫先生的博士论文是《江西诗派研究》) (四)方法

无所谓新旧、好坏,只看实用性。

学界尚“趋新”(求洋)以胜前人,但实际上无绝对必要。 朱子引禅师“寸铁可以杀人”语主张“一剑封喉”。 当今学术界“花拳绣腿”:从西方理论中借术语、贴标签。 但西人建构理论时并未包含东方材料。

莫师印象中只有美国诗人苏珊·朗格举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例。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谈四书五经,但他连四书五经是哪几本都尚未弄清。 以下为提问时间:

提问1:在阅读中,以我为主抑或是以书为主?

答:关于阅读问题,陈寅恪先生有“理解之同情”观点。以古人为主。 散文家苏雪林有《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莫师不同意其观点,认为除非发现李义山日记之类明确记载的文物,否则难以查考。后苏将题目改为《玉溪诗谜》尚好。 (按:莫师仍将中国郡县制时代称为“封建时期”)

论述过程也可只是对前人有所补充,不一定非要观点、结论“惊天动地”。因为现代中国学人并无新材料、方法碰撞(“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机遇。

3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莫砺锋教授演讲)莫教授以南京大学为例进行演讲,多次提及程千帆先生。两大主要问题:一、功底欠厚二、眼光欠佳一、功底欠厚莫先生现身说法,以他当年读研实例说明。当时南大研究生物质条件欠佳,书籍都摆在床上,可谓“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句)。程先生来研究生寝室视察,看到他们书籍欠缺(莫先生只有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8zeo1cow072h8u7sn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