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虚论治Ⅱ型糖尿病
杨江成1,指导:周建扬2
【摘 要】摘要 历代医家以及现代中医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脾虚一证客观存在,主要病机为脾气虚弱,脾不散精,痰浊羁留于血中。健脾不仅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1)00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脾虚;Ⅱ型糖尿病;从脾论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燥热偏胜,阴津亏虚,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肺、胃、肾,临床上多采用益气养阴之法,取效者诚多,然不效者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本病尚有脾虚之病机,从脾虚论治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思路,提高疗效。
现代中医内科学认为,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早在《内经》中就有脾气虚弱致糖尿病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脾病者,身重善饮”,《灵枢·本藏》篇有“脾脆则善病消瘅”。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消渴不但存在阴虚燥热之病机,尚可见脾虚。宋代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谓:“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近代名医张锡纯亦有消渴起于中焦之说,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至谓其症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病,而累及于脾也。盖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为胰腺)现代中医研究亦显示,脾虚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吴晋兰[1]认为,脾虚失运,不能尽转输之职,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及营养四肢,则血糖
从脾虚论治Ⅱ型糖尿病
从脾虚论治Ⅱ型糖尿病杨江成1,指导:周建扬2【摘要】摘要历代医家以及现代中医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脾虚一证客观存在,主要病机为脾气虚弱,脾不散精,痰浊羁留于血中。健脾不仅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11(031)005【总页数】2【
推荐度: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