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科整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学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方法

四川资中龙结镇中心学校 林碧辉 杨双远

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数学教学工作,但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也经常也要听听语文课或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语文与数学联系起来,渐渐地竟也从中得到些启示。近年来,语文课改的进展虽有目共睹,但高耗低效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关注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从数学课堂中学习些语文教学方法,也许对提高教学效益有所帮助。 一、 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调控时间

数学教师的目标意识是不少语文教师“望尘莫及”的。走进数学课堂,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每个教学环节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教者都心中有数。听课后与老师们交谈,虽说法不一,但意思相近:数学教学内容互相联系、紧密相关,这节课任务完不成,下节课教学就无法实施。因此,教者始终想着教学任务,紧绕教学目标。如果某个重要环节因意外而耽误,教者总会想办法调控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他们在程序安排上尽量不枝不蔓,不拖泥带水,少旁逸斜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前后之间虽有联系,但不像数学那样联系紧密,学生某个教学环节不听、甚至几天缺课,也能够跳过坎去,继续后面的学习。常有这种现象,学生缺了数学课非找人补不可,而缺了背诵的课文则无碍大局,只要自己把该认的字认了,该背诵的课文背诵了就行。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目标似乎显得模糊一些,机动性较强,灵活性较大。正因为这样,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跟着感觉走、听凭学生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者随机发挥,引导发散讨论,名曰“拓展”;或者信马由缰,交流课外阅读,名曰“结合”;或者抓住一点,引导延伸,名曰“生成”。经常是转了好一圈,猛回首,方知耗了时间,适时调整,可很快又会因“意外事件”而出现新一轮“自由”。而在数学教

1

学中,这样的现象很少出现,每当遇到意外,虽教者不“强拉硬拽” ,但总会妥善处理,巧妙变通,使课堂教学“言归正传”、“步入正轨”。

当然,语文相对于数学,拓展的空间要广一些,突发事件要多一些,虽然我们不赞成拘泥于预设,但也绝不提倡因意外生成而置教学目标于不顾。否则,教材何用?课堂生成须纳入原有的目标系统,生成的目标要追求,但须以原有目标为依据。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在这方面是个弱点。由于教学偏离目标指向,缺少目标引领,教学效益的低下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语文教学要像数学教学那样,始终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拓展教学空间,寻求教学生成,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引领。 二、 追求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承认,数学与语文有很多不同,简单地把各有个性的两门学科放在一起比教学效益,似乎有些不太科学。但是,数学教师的课堂效益确实能给语文教师颇多启示。

可以说,相当多的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都能在课内完成,甚至作业也能在课内得到解决批改。而语文在这方面就难以做到。如此一比,数学与语文教学效益的高低,就显而易见了。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时时感到老师们强烈的效益意识,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师生互动有机穿插,可谓不让一分钟空耗,不让一个人悠闲。具体体现如下 :

导语开门见山:数学教师的导语讲究言简意赅,开门见山,仅仅一两句话就切入正题。而语文教师的导语,总要考虑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联系教学内容,有时难免耗时。我们不是说这样的导语不好,但是如果一味的不分内容,不顾目标,不看效果,那就值得反思了。如果像数学老师那样,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情感

1

有效地激发起来,把学习的目标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的话,效益就会得到增强。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效益,既包括单位时间的效率,更包括面向学生全体的效益。在这方面,数学教师比起语文教师来说,要做得好。走进数学课堂便可发现,无论是复习题还是过渡题,无论是巩固题还是深化题,所面对的都是全班学生,不让一个学生交头接耳,不让一个学生无所事事。数学老师提出问题后,绝不会让一两个学生支撑门面,而要想方设法地降低难度,力求问题切入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少数深化题另当别论。而不少语文教师关注全体往往有所欠缺,课堂的某个提问,只要有一部分甚至是几个人应答,教者就会心满意足,尤其是当有个别精彩的发言,教师皆大欢喜,以为大家都了然。因而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有人参与,有人悠闲;有人兴奋,有人平静;有人紧张,有人松懈,而教者面对少数人的不解,往往习以为常,无动于衷。长此以往,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难以避免。这样,教学又怎样保证学生全员的发展,又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效果即时反馈:在数学课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出题后,每个同学都埋头做题,题做完了,马上反馈,看正确与否。一旦发现错误,马上讲解题方法,说解题思路,让学生暴露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从而将学生的困惑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说,更多的数学课堂是不留疑惑,不留疑问。而在语文课堂上,各种练习、各种讨论,虽然也重视反馈,但反馈的即时性不够,反馈的全员性欠缺。

三、 知能训练到位,强化学生实践

也许是学科的特殊性吧,走进数学课堂,看到的是几乎从上课到下课,总在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反馈,不断地矫正,有的课堂一节课要训练几十道习题。等到下课铃响,教学任务也完成了。相对来讲,虽然语文教学训练内容要丰富得多,

1

形式要灵活得多,听、说、读、写,无所不包;字、词、句、篇,无所不有,但是训练的强度却远远低于数学课。当然,简单地用数学课的训练方式来衡量语文教学的训练,显然不妥。但语文教学中老师忽视“语言实践”确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学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解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上述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扎实的“语言实践”。虽然语言实践的手段众多,但作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无疑要承担起语言实践训练的主要任务。也许,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总在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也总是在重视语言实践的训练,但这种重视,在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看来,在训练的意识上,数学老师确实为语文老师做了个样子。从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看,他们的训练,远不是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习题训练,他们把思维训练、想象训练、操作训练、表达训练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当然,我们绝不是贬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为事实上,那些充满生命力、让人如沐春风、能够给数学老师颇多启发的语文课我们也时时领略到。况且,数学与语文学科不同,教学的形式、手段往往也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数学教学的方法全盘照搬,但对语文教学颇有启发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引进,如果能这样,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2007年10月。

1

学科整合

数学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方法四川资中龙结镇中心学校林碧辉杨双远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数学教学工作,但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也经常也要听听语文课或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语文与数学联系起来,渐渐地竟也从中得到些启示。近年来,语文课改的进展虽有目共睹,但高耗低效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关注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从数学课堂中学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8v2l0wrmv62h6002tw881m9s40mcz00jv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