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当代启示
2010年04月21日15:4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1880年春夏之交,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30年来,这篇历久弥新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始终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如今,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的新变化,面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使命,从这部著作汲取新的启示,深刻体悟它的真谛,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根本要求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发表,正处于资本主义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1871年发生了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统治的第一次英勇尝试,即成立巴黎公社。公社被镇压以后,工人运动并没有消沉,而是广泛发展和不断巩固,准备发起对资本主义新的冲击。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观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的科学判断和对时代脉
搏的准确把握。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和产生危机与无产阶级兴起、斗争和获得解放,是时代发展的主脉。“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向共产主义事业--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把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与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与共产主义的事业连在一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观。应该说,马克思主义从诞生时起,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格。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始终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相互依存,始终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互依存。130年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1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还启示我们,必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贴近时代,
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地判断时代发展的主题,正确地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发展的新变化,回答和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永远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需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脱胎于一本学术著作,是针对那位“博学的”欧根·杜林先生的理论体系所写的《反杜林论》,后来改编而成。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一书,恩格斯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一些修改。
在形式方面,恩格斯只限于删去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在内容方面,恩格斯肯定地说,它对德国工人来说困难是不多的。因为这一部分正是概括了工人的一般生活条件。
后来,恩格斯在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中说:“我曾经预料,这篇论文的内容对我们的德国工人来说困难是不多的,现在这个预料已被证实。至少从1883年3月第一版问世以来已经印行了三版,总数达1万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
证明了“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的真理性。其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易于被工人阶级理解和接受。因为这两个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的根本原因,与工人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恩格斯把晦涩严肃的学术著作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读物,为工人大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好说明和注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一种主观意愿,而是实践的呼唤和需要。从根本上说,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理论内容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最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它、理解它、接受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无论是在理论形式还是理论风格,必须贴近人民群众,必须通俗易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它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理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学院化、也不能书斋化,既不能躲在学院和庙堂之中,也不能成为某些“理论家”的特有专利。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出书斋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谛。
三、马克思主义欧洲化、中国化、世界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化,是指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已传遍欧洲并被付诸实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第一版印行以来,在恩格斯那个年代,就出版了几种外文译本。恩格斯这样说,1880年法文版的书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波兰文版和西班牙文版就是根据这个法文本译出的。1883年,我们的德国朋友用原文出版了这本小册子。此后,根据这个德文本又出版了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和罗马尼亚文的译本。这样,连同现在这个英文版在内,这本小书已经用10种文字流传开了。据我所知,任何社会主义著作,甚至我们的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的译本。在德国,这本小册子已经印了四版,共约两万册。”
上述情况表明,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化,是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成果。此后,进入20世纪还有一个俄国化问题--列宁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化也包括俄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