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生物的性状
1、遗传、变异:遗传是指 的相似性。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变异:是指 及 的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 生殖 和 发育 而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它包括 特征、 特征、 方式等。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 性状的 表现形式。例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豌豆的圆粒或皱粒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转基因超级鼠这一实验揭示了 控制生物的性状,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具体
6 / 206
的 而是控制性状的 ,这项研究被誉为 的里程碑。这项研究的性状是鼠的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 。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 ,用生物技术的方法 到另一种生物的 中,培养出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
6、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 的影响。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把 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和 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存在于 分子上. 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 中。细胞核内的DNA 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 上。
3.染色体 : 内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它主要由 和 组成。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 和 都是 的。
4.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DNA分子是 存在的,基因也是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 上。如人的体细胞中 对染色体就包含 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 ,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 。
5.基因、DNA、染色体和细胞核的关系: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 ,而且不是任意的 ,是每对各有 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后,染色体又恢复原有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 物种遗传物质 的稳定性。
7.受精卵中的每对染色体都是 来自父方,另 母方.
8.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位于 的染色体上,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 存在的。
7 / 207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 性状和 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 性状,没有表现的性状是 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 基因。
3、用 英文字母的 、 写分别表示 基因和 基因。 基因组成为至少含有一个 例如DD或 Dd , 基因组成为两个 例如dd 。
4、体细胞中基因是 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 。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 双方。
5、如果子一代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 在子一代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6、 为遗传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遗传学之父”。二、禁止近亲结婚
7、遗传病: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9、我国婚姻法规定: 血亲和 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8、人类常见的病例:白化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
10、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减少 遗传病的发病几率。
8 / 208
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堂表兄弟姊妹兄弟舅姨表兄弟姊妹父母本人姊妹子女孙子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图谱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在1902年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美国细胞学家 麦克朗 。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 对染色体。其中 对男女都一样,叫 ;有 对男女不一
样,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 叫 .男性为 ,女性为 。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3.从性染色体的组成来说,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含 染色体,另一种含 染色体,女性只能产生一种含 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 。因此,生男生女机会 。
9 / 209
4、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
22对+XY ,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 。男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22条+X或22条+Y ,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表示为 。
5、若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所发育的孩子是男孩。若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所发育的孩子是女孩。因此,人的性别是由 决定的。
6、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是 和 ,他们的染色体均为 条,比a、b 减少了 。 (3)B过程为 受精 ,形成的e细胞叫 ,染色体数为 对,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为 条。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10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