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1-9-29
一、铁矿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我国铁矿资源分布非常广泛,遍及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700多个县、旗。截止2006年底,全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607.26亿t,其中,基础储量220.92亿t,占36.4%,资源量386.34亿t。辽宁、四川、河北、山西、云南五省合计查明资源储量372.52亿t,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61.3%。
我国铁矿资源多而不富,以中低品位矿为主,富矿资源储量只占1.8%,而贫矿储量占47.6%。中小矿多,大矿少,特大矿更少。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矿所占比重大。难选赤铁矿和多组分共生铁矿石储量各占全国总储量的1/3,共伴生组分主要包括V、Ti、Cu、Pb、Zn、Co、Nb、Se、Sb、W、Sn、Mo、Au、Ag、S、稀土等30余种,最主要的有Ti、V、Nb、Cu、Co、S和稀土等,有的共(伴)生组分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如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丰富的REO和Ta、Nb;攀枝花钒钛铁矿中的V和Ti储量居世界前位。随着分离和应用技术的提高,这些共(伴)生组分将得到充分的综合回收利用。有些红矿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或者与有害组分嵌布紧密,难以选别回收,造成铁矿物选矿回收率低,大量有用组分流失到尾矿中。有些以中低品位为主但易采易选的磁铁矿矿床,其中夹有大量边际效益的低品位矿石,如有适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也可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日益强劲,近20年来,钢产量翻了几翻,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铁矿山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5亿t能力的生产体系,并建成鞍山-本溪、西昌-攀枝花、冀东-密云、五台-岚县、包头-白云鄂博、鄂东、宁芜、酒泉、海南石碌、邯郸-邢台等重要铁矿原料基地,铁矿石采掘规模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铁矿石生产集中程度也不高,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共有铁矿山3933处,其中大中型矿山224处,占矿山总数的5.7%。大部分铁矿石采用的是露天开采,特别是大型矿山,更是以露天开采为主。2006年全国有齐大山(1700万吨)、水厂(850万吨)、南芬(1200万吨)、南山(600万吨)、白云鄂博(1200万吨)、兰尖(600万吨)等年产矿石量超过300万t的露天铁矿山16座;而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地下矿山仅10座,如镜铁山(330万吨)、梅山(340万吨)、西石门(200万吨)、程潮(150万吨)等。全国有重点选矿厂35座。
大中型铁矿山露天采剥工艺多为组合台阶或分条扩帮开采工艺。开拓方式主要为铁路-汽车联合运输方式,或采用单一汽车、平硐溜井运输方式。
大中型铁矿地下矿山开拓方式多以竖井开拓为主,也有平硐溜井斜坡道开拓方式,还有竖井斜井、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为主,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浅孔留矿法等也有应用。
小型坑采矿山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健全,每年都发生数起透水、冒顶、地表塌陷等重大事故,破坏了矿体的整体性,再实行规模开采已十分困难,丢矿、漏矿等现象十分严重。
据统计,2006年全国铁矿石产量58817.14万吨,其中,42家重点企业产量14193.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13%;24家地方骨干企业产量2487.2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23%;小矿产量42136.0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1.64%。
国有重点矿山和地方骨干企业以露采为主,在16681.1万吨的产量中, 露采产量为13491.67万吨,占80.88%,平均采出品位30.53%,平均回采率96.35%;坑采产量为3189.43万吨,占19.12%,平均采出品位38.29%,平均回采率78.67%;国有重点矿山产量14193.9万吨,平均出矿品位30.5%,采矿回收率96.5%;其中,露采11909.01万吨,占83.9%,出矿品位30.5%,采矿回收率96.5%;坑采2284.89万吨,占16.1%,出矿品位39.16%,采矿回收率78.64%;地方骨干企业产量2487.20万吨,其中,露采1582.66万吨,占63.63%;坑采904.54万吨,占53.31%。
2006年全国重点矿山和地方骨干企业选厂的平均入选品位31.23%,平均精矿品位64.88%,平均尾矿品位10.5%,平均选矿回收率为90.1%。其中,重点矿山企业选厂的平均入选品位31.15%,平均精矿品位64.82%,平均尾矿品位10.74%,平均选矿回收率为79.69%。
按矿石类型分,全国重点矿山的磁铁矿选厂的平均入选品位30.23%,铁精矿品位67.11%,选矿回收率82.67%,尾矿品位8.59%;红矿选厂的平均入选品位30.98%,铁精矿品位68.49%,选矿回收率82.3%,尾矿品位8.29%;多金属矿选厂的平均入选品位34.34%,铁精矿品位61.77%,选矿回收率71.7%,尾矿品位15.86%。
从矿石类型来看,磁铁矿的选矿指标较好,红矿的选矿指标由于近年来选矿工艺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特别是政府大力推广红矿选矿的提铁降硅选矿新技术,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般地讲,
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的大型选矿厂的回收率比前几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多金属矿的选矿指标近年虽也有提高,但在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尾矿品位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其选矿技术和工艺流程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精矿品位和选矿回收率。
专家分析,铁矿石以露天开采为主的情况很可能将在近期出现逆转。初步统计表明,到2010年后,我国约有一半的露天矿将出现资源危机,同时,浅地表易处理的铁矿石保有
储量也呈大幅减少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地下开采将是今后我国开采铁矿石的主要发展趋势。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地下铁矿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采用崩落采矿法等落后采矿方法,矿石贫化损失达35%~40%,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仅在50%左右,大量资源被丢弃而无法回收。
尽管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36t(世界人均占有量为51.19t),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70%。特别是由于铁矿资源品位低,平均品位33%,尚不到世界上富矿资源国平均品位的一半,因此自1985年起,国产铁矿石已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进口逐年扩大,目前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
三、综合利用情况:成绩与不足
根据矿石类型、矿物组合、有用元素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矿石综合利用特点,可将我国铁矿按共(伴)生资源状况划分为4种类型:
(一)单一铁矿石型:矿石矿物简单,主要为磁铁矿,或赤铁矿与菱铁矿互为主次。除铁外,一般不含其他有用组分,个别伴生有Ga,但未被回收。属于此类的有沉积铁矿如江西余江式铁矿,受变质沉积铁矿如辽宁、河北、山西一带的鞍山式铁矿。
(二)铜-硫(钴)-铁或锡-硫(钼)-铁矿石类型:又称铁多金属矿,除铁外,常共生Cu、S、Co、Zn、Mo、Sn、石膏,伴生有Cu、S、Pb、Zn、Co、Au、Ag、Sn、Mo、W等组分。属于此类的有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该类型代表性矿床有大冶、程潮、金山店、鲁中、梅山、金岭、西石门、符山等。
(三)钒-钛-铁矿石类型:又称钒钛磁铁矿,矿石成分复杂,除铁外,尚共生有V、Ti,伴生有Cu、Ni、Co、S、Cr、Se、Te、Sc、Ge、Ga等组分。主要矿物有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及钛、铁的硫化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有辉石(钛辉石)、斜长石、绿泥石(橄榄石)。该类型矿床以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床规模最大,承德地区大庙钒钛磁铁矿次之。
(四)多金属-稀土-铁矿石型:该类型的矿产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铁矿床,白云鄂博铁矿属于此类。白云鄂博铁矿床是世界独特的大型锆石-稀土-铌钽多金属共生矿床,除铁外,共生有稀土、铌钽,稀土资源占世界稀土总储量的80%,占我国稀土总储量的97%,被称为“稀土之乡”,铌的储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
(五)铀-硼-铁矿石型:辽宁翁泉沟含铀硼铁矿为此类铁矿的唯一例子。这是一个硼铁共生,伴生镁、铀等有用资源的多元素共生矿。B2O3储量为2184万吨,占全国硼储量的58%,铁储量2.83亿吨。由于有用矿石嵌布粒度极细,机械选矿分离主要矿物回收率很低。国内目前分离铁硼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高炉冶炼分离硼铁,另一种是选矿初步富集,
我国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