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模块、章)二: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理论支撑
学时: 10H
项目要求
9. 10. 11. 12. 13. 8.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和分类 对外贸易管制基本框架与法律体系 禁止进出口货物和技术管理
知识要求:
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内 容; 熟悉对外贸易经营者、检验检
限制进出口货物和技术管理
疫、外汇核销、贸易救济措施的管
自由进出口管理
制内容; 熟悉我国货物、技术进出 口许可管理内容及报关规范;
掌握
对外贸易管制主要管理措施及许可证件申领流程
对纺织品、废物、濒危物种、黄金、 药品等的管制措施、凭证及相应的 法律法规的内容
能力要求:
能站在海关角度,运用我国贸易管 制主要管理措施处理有关案件;能 根据不同进出口货物办理相关的进 出口许可证件。
素质要求:
具备沟通协调能力;有遵纪守法意 识
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授法、案例讨论法、演示法,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分组模拟演 练法,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现步骤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0.5H) 1. 进出口货物管理:课堂提问、练
习,教师评定
2. 许可证件识别:利用软件练习, 系统评定
6. 许可证件申领:分组练习,教师
让学生登陆海关总署网站,学习并讨论海关关于进出口货物许可制度相关公
评定。
告。建议学时( 1.5H)
7. 对外贸易管制许可证件及申领, 采用网络演示法。 利用教学软件, 识别不 同种类的海关监管证件。可以学生分为商务主管、报关员的角色,分组演练 许可证件的申领。
6. 7.
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和分类,采用教授法、讨论法等,建议学时( 对外贸易管制的法律体系和基本框架,
采用讲授法、 案例讨论法等, 建议
学时( 1.5H)
8.
禁止进出口货物管理、 限制进出口货物管理, 采用讲授法、 案例讨论法等,
项目(模块、章)三: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 学时: 28H
理论支撑 项目要求
14. 15. 16. 17.
海关监管货物的分类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装货物 集中报关、进出境快件的申报程序
知识要求:掌握一般进出口货物的 通关四个环节;掌握保税加工货物 的备案、进出境报关、后续手续;
转关运输的申报程序
熟悉保税物流货物的分类及报关程 序;掌握特定减免税的范围及特征 与程序;了解暂准进出口货物的分 类及相应的报关程序;熟悉出料加
9. 保税加工货物的含义及特征 9.
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的管理
8. 保税加工货物的备案、核销 6.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的报关程序
工、修理物品、退运货物、转关货
7. 保税物流货物的范围及其报关程序
物等的报关
8. 特定减免税货物的含义、特征、范围及监管年限
能力要求: 能够办理海关监管货物 4.2 特定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
进出境阶段的报关手续;
5.1. 暂准进出境货物的定义、特征、范围
5.2 使用 ATA单证册的暂准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 5.3 不使用 ATA单证册的展览品报关程序 6.1 过境、转运、通运货物的报关程序
务
6.2 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无代价抵偿货物的报关程序
素质要求:具备报关员的沟通协调
6.3 退运货物的报关程序
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
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授法、案例讨论法、演示法,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分组模拟 演练法,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现步骤
1. 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采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模拟演练法; 结合报关流程动画、教学软件流程训练,给出报关实例,由学生分组分角色 进行模拟仿真演习,分别担任海关、银行、外汇局、企业工作人员,让学生
用软件练习,系统评定
熟悉海关一般监管制度下的货物报关程序与所需单证; 据样本。建议学时( 4H)
2. 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报关程序,采用实物展示、讲授法、案例 讨论法、模拟演练法等,提供某加工企业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报关业务实例 一个,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模拟仿真演习,
分别担任海关、 银行、 外汇局、
报关单证采用真实单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 海关监管货物的分类:课堂提 问、练习,教师评定
2. 各类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 利 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特
定减免税货物的报批、报核业务; 能够办理暂准进出境货物的报关业
能够办理
企业工作人员,让学生熟悉海关保税加工监管制度下的报关程序。手册、报 关单证等提供样本。建议学时(
10H)
3. 转关运输货物申报程序,采用案例讨论法、讲授法。结合教学实训软件,
训练转关申报流程。建议学时( 4H)
4. 特定减免税货物的报关程序,采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模拟演练法。提
供某企业减免税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实例一个, 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模拟
仿真演习,分别担任海关、银行、外汇局、企业工作人员,让学生熟悉海关 减免税监管制度下报关程序。建议学时(
4H)
18.
暂准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采用实物展示法、案例讨论法、模拟演练
法。提供 ATA单证册样本; 提供展览品进出境案例, 由学生分组扮演报关员、 展会组织者、 参展商、 关员,演练暂准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 建议学时(4H)
19.
其他进出境货物报关程序,采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练习法,结合教
(4H)
学软件,由学生完成退运货物的报关流程操作。建议学时
项目(模块、章)四: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
理论支撑
学时: 14H
项目要求
10.《协调制度》的产生与基本结构
11. 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产生与基本结构 12.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依据、申报要求
知识要求: 了解协调制度及我国海 关对进出口商品的分类;
熟悉协调
制度的基本架构; 熟悉《协调制度》 六条归类总规则及其应用; 品归类的简便方法
掌握商
13. 进出口商品预归类 14. 《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10. 商品归类的一般方法及技巧
能力要求:能够识别商品编码的含 义;归纳 HS编码的排列规律;能够 灵活运用六条归类总规则进行编码 查找;能够快捷、正确地对商品进 行归类
素质要求:具有学习能力;利用工 具书、网络资源等解决问题;正确 归类,不偷税漏税等职业基本操守
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授法、案例讨论法、演示法,利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分组模拟演 练法,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现步骤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9. 《协调制度》 的产生与基本结构, 采用讲授法、 讨论法等, 建议学时 (1H) 1. 《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课堂 10. 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产生与基本结构, 建议学时( 1H)
11. 进出口商品归类的依据、申报要求,采用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等,让学生
统评定
登陆海关总署网站,学习并讨论海关关于进出口货物许可制度相关公告。建 议学时( 1H)
定
8. 归类方法与技巧:练习测验,教 3. 归类总规则:练习测验,教师评
采用讲授法、 讨论法等,
提问、练习,教师评定
2. 商品预归类:利用软件练习,系
9. 进出口商品预归类,采用讲授法、案例法、练习法,采用教学软件,让学